端午節(jié)禁忌習俗
1、忌吃娘家粽子
古代女兒出嫁,長住丈夫家,難得見到自己父母。而從唐朝開始到清末,就有端午回娘家的習俗。
但是在山東一帶,有流傳著出嫁的閨女走娘家,不須在端午節(jié)之前回婆家,即不能在娘家過端午節(jié)。
因為民間俗話說,“吃了娘家的端午粽,死得全家都不!薄
2、嚴禁房事
古人認為五月是九毒月,而端午為九毒首日。
天地氣場不正的時候,必然會影響到人的身心,所以如在九毒日交歡房事,必須會中邪毒傷身體。
因此古訓嚴禁端午房事,并且規(guī)定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女子應該歸寧,在父母家度過,夫妻分開,并把這天定為“歸寧日”。
3、忌毒氣攻身
前面也提到過端午節(jié)是毒月,從農歷氣象上看,正是夏至左右,所以也是一年之中陽氣最盛的日子。
從五行上看,任何一種五行過旺或過衰,都會形成邪氣,都會對自然氣候或人身健康,構成威脅與傷害。
因此,端午節(jié)這天需要在房門上,插艾、插桃技、插菖莆以驅鬼;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等等。
4、忌舉行喜慶活動
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的內容,就是祭祀先人。而祭祀時難免產生悲傷,因此這天是不適合向別人說祝福的,當然也不適合舉行和參加開業(yè)、結婚、慶典等喜慶活動。
加上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天是“楊公忌日”,決不能被選來做為辦理開張、動工、嫁娶、簽訂合同等重要事項的日子。
端午當天忌下河游泳。由于五月為“惡月”,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因此有些地方在這一天忌游泳,尤其忌到曾經溺死過人的地方游泳。因為在端午節(jié)那天“溺死鬼”最兇,需要找替身“還陽”,所以又有投粽子入河,讓其分享免其作替身的習俗。
5、兒童的禁忌非常多
端午節(jié)不僅是重五惡日,而且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大,因此關于孩子的禁忌就比較多,例如說端午節(jié)這天不適合生孩子;周歲以內的嬰兒端午節(jié)要送到外婆家去躲藏災禍;兒童在端午節(jié)當天早上要吃兩個鴨蛋,并且在兒童身上灑雄黃酒,以驅蟲避邪,保障健康。
在北方一帶,小孩子有佩戴香包,驅邪平安的習俗。而且小孩子戴的香包是不能丟失,傳說如果小孩子丟失了佩戴的香包,一年之內會有大災。
端午節(jié)過了以后,小孩子要將所戴的香包扔到水里,這樣才能免除火災。
(一).盤點端午節(jié)的民間風俗習慣
每年進入芒種之后,氣溫不斷升高,隨著滾滾熱浪翻涌而至,農忙時節(jié)來了,端午也帶著濃濃的粽香隨后而至。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龍舟節(jié)、重午節(jié)、龍節(jié)等,節(jié)期是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之一。端午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祀龍祖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端午節(jié)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查看更多
(二).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一、賽龍舟端午節(jié)的來歷,有好幾種說法,我們最熟悉的一種,就是紀念屈原。傳說五月初五這天,屈原跳進汨羅江后,當地的老百姓聞訊后,大家就馬上劃船過來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也沒發(fā)現屈原的尸體。那天恰逢下雨,湖上的小船就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邊。當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后,也都冒雨前來,爭相劃船到洞庭湖上來。為了寄托大家對屈原的哀思,此后就逐漸發(fā)展為龍舟競賽。二、吃粽子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傳說,和...查看更多
(三).常見的漢族的風俗習慣與傳統(tǒng)文化
細數漢族的風俗習慣與傳統(tǒng)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F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準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為國際通用語文之一。漢族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食俗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查看更多
(四).河南一般過年風俗習慣的順口溜
河南人過年的風俗篇1過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的斗等重要節(jié)日,此時家家戶戶操辦年事,富家殺豬宰羊、張燈結彩,貧者物質上不趕奢侈,但規(guī)矩是要面面俱到的。“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殺只雞;二十八,蒸棗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兒,捏鼻兒(餃子);初一兒,撅著屁股亂作揖兒”這首過年謠,是河南民間過年的大事記,除此之外,還有啥風俗呢?熬年夜(守歲)三十晚上熬一宿年夜...查看更多
(五).簡單介紹元旦由來及各國的的風俗習慣
【元旦簡介】在當代,元旦指公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歷傳入我國以后,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tǒng)的舊歷年則稱春節(jié)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歷歲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驹┯蓙怼恳弧⒅袊┲袊脑,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霸币辉~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查看更多
(六).廣西的春節(jié)的風俗習慣有什么
廣西過年風俗壯族與漢族春節(jié)不同的是:壯族人除過春節(jié)之外,還要在正月三十日再過一個“晚年”。除夕壓年飯除夕這一天,要多煮米飯,俗稱“壓年飯”,它預示著來年五谷豐登,米食充足。新年挑水好運多而大年初一則是壯族最隆重的節(jié)日,因為這一天的活動是最豐富的。大年初一天剛亮,家家戶戶的大姑娘、小媳婦都要挑著水桶,拿著三柱香火,唱著歌,去河邊挑水,到了河邊或者取水處,先把香插好,用紅紙包好的錢幣作“利市”往水里投...查看更多
(七).重陽節(jié)的來歷和風俗和傳統(tǒng)習慣有哪些
重陽節(jié)的來歷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又稱“老人節(jié)”。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jié)日。慶祝重陽節(jié)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查看更多
(八).大年初一的民間傳統(tǒng)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開門炮仗俗話說得好!“開大門,放大炮;財亦到,喜亦到”。新年的第一天早上,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是開門大吉,出門見喜,喜上加喜。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習俗,延續(xù)了幾千年。叫“開門炮仗”,迎接新年。通常,一開門,先放爆竹,爆竹聲聲辭舊歲,大年初一迎新春。爆竹聲中一歲除,鞭炮齊鳴,滿地碎紅,燦若云錦,紅如鮮花,被稱為“滿堂紅”,“滿堂彩”。開門迎福,新的一年喜氣盈門,喜氣連連。大年初一,先放爆竹,開門炮仗...查看更多
(九).立春時民間有著怎樣的風俗習慣
舊俗立春,既是一個古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重大的節(jié)日。中國民間將其稱為“立春節(jié)”。迎春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動,事先必須做好準備,進行預演,俗稱演春。迎春活動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立春前一日進行,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來。過去在每年的皇歷上都有芒神、春牛圖。踏春立春后,人們在春暖花開的日子里,喜歡外出游春,俗稱出城探春、踏春,這也是春游的主要形式。咬春立春時主要是吃春餅、蘿卜、五辛盤等,在南方則流行吃...查看更多
(十).除夕的傳統(tǒng)風俗習慣有哪些及節(jié)日禁忌
除夕的風俗習慣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年節(jié)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魚"和"余"諧音,是象征"吉慶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