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肥師范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普通批專業(yè)分數線是多少分
根據2023年合肥師范學院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據,我們可以知道合肥師范學院的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線數據如下:1、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專業(yè)在河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5294名;
2、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專業(yè)在河北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0441名;
3、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包含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辦學地點濱湖校區(qū)專業(yè)在山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8356名;
4、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學費待定;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在安徽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8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8983名;
5、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5390元/年;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在安徽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4167名;
6、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在福建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9206名;
7、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在江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64286名;
8、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包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辦學地點濱湖校區(qū);學費以主管部門批復的為準)專業(yè)在湖南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1783名;
9、合肥師范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3900元/年)專業(yè)在安徽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1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6644名;
10、合肥師范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在安徽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9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83478名;
二、合肥師范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2019-2022年錄取分數線統(tǒng)計表
專業(yè)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2 | 85294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9 | 80441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包含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辦學地點濱湖校區(qū)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480 | 48356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包含專業(yè)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辦學地點濱湖校區(qū))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 | -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學費待定;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489 | 88983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5390元/年;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502 | 84167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508 | 49206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00 | 64286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 | -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包含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辦學地點濱湖校區(qū);學費以主管部門批復的為準)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00 | 81783 |
合肥師范學院計算機類專業(yè)(包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物聯(lián)網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辦學地點:濱湖校區(qū))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合肥師范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390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11 | 86644 |
合肥師范學院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yè)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490 | 83478 |
三、合肥師范學院介紹
合肥師范學院坐落于“大湖名城、創(chuàng)新高地”——安徽省省會合肥市。學校前身是安徽教育學院,創(chuàng)建于1955年,2007年改建為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學校是全國首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試點單位、“國培計劃”示范性培訓項目實施單位、“卓越教師培養(yǎng)計劃”試點單位、“十三五”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工程實施高校,安徽省首批“地方應用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學,F(xiàn)有錦繡、濱湖、三孝口三個校區(qū),校園面積1295畝;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74億元,紙質圖書近120萬冊;在職教工1142人,其中正高98人、副高328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二級教授4人、“115”產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2個、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10人、省特支計劃創(chuàng)新領軍人才2人、省高校學科拔尖人才2人、省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教師3人、省宣傳文化領域青年英才1人、省教學名師19人、省級教壇新秀27人。學,F(xiàn)設15個學院,本科專業(yè)58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方向11個,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1萬8千人;省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一流專業(yè)3個,省級一流專業(yè)17個、特色專業(yè)8個、國家一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6門、精品線下開放課程34門、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60門、虛擬仿真實驗教學實驗項目7項;國家、省兩級卓越人才培養(yǎng)計劃項目26個、省級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2個、省級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6個、省級示范實驗(習)實訓中心9個、省級教學團隊26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25個、省級一流本科人才示范引領基地4個,2015年以來獲省級教學成果46項,其中特等獎4項、一等獎14項。我省首個高校足球學院——合肥足球學院設在我校。學校建有中國南方藍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電子信息系統(tǒng)仿真設計安徽省重點實驗室、安徽省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師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微波與通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魂芯DSP(數字信號處理)產業(yè)化研究院、安徽省光電探測科學與技術實驗室、安徽省藥食同源天然資源開發(fā)與利用工程實驗室等重點科研平臺10個,校級科研機構24個。近五年,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54項;發(fā)表學術論文1830篇;出版著作、教材120部;獲國家專利420項;獲安徽省科學技術獎11項。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積極構建“一個全程、兩方合作、三線協(xié)同”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強化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辦學60多年來,培養(yǎng)各類高等專門人才8萬余名,培訓中小學校長和教師18萬人次。近三年,我校學子在“挑戰(zhàn)杯”、數學建模、機器人、師范生技能大賽、亞運會、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等省級以上賽事中獲獎1000余項,周慶媛、朱金鳳、段詩聞、蘇超、王帥、蔣一凡、俞圣澤同學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