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上學有什么用?”現(xiàn)在這個社會,問這個問題似乎太傻,因為幾乎沒有家長會再問。生活水平高了,獨生子女占了大多數(shù),即使是兩個孩子,不論男孩女孩,上個學還是沒問題的。就算在農(nóng)村,初中畢業(yè)也不再是底線,就算夠不著高中的門,也要想方設法念個職高,或者中專技校。
對上述問題,家長們的原話往往是:不念書干什么去,這么小上班人家也不要;這社會,不念書有啥出路……孩子一定是要留在學校接受教育的,學好學不好暫且不論,有什么用處也無需糾結,但肯定有用,至于有什么用,卻似乎并不明了。
發(fā)這么一通感慨,純粹是因為前兩天的一件小事。
我正在家做晚飯,有人敲門,來的是一個女人和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手里舉著兩串肉串,一邊一口,吃得挺香!澳氵記得我不,我是你同學啊。”我仔細辨認眼前的這個女人,一點印象也沒有,只能訕訕地笑。
“我記得你還有個妹妹,咱們在一個學校念書,你咋把老同學都忘了?我可記得你呢。”
“哦哦,我……我真是想不起來了,我……記性一向不好。你別見怪啊!
“我是林燕,我和安琴是一個村的,咱們小學都是一班的……”
我覺得很慚愧,因為真的想不起來她是誰。小學同學,算起來二十多年沒見面了,不知道她為何突然到訪,“坐下吧,坐下說”。
“這是我家老二。老大上初中了,初二,外面呢”,她頓了頓,有點不好意思,“學習不好,上課老睡覺,老師把我叫來了,在大門口,看見你了,就找過來了。你說他小學時候?qū)W習挺好的呀,一到初中就不行了??”安燕一坐下就打開了話匣子,小男孩攬在懷里。
這是怨我們把孩子教壞了嗎?我暗想。這樣的話可不是第一次聽家長說了。
“初中一住校,就想家,上課聽不下去,老想回家。一個男孩子,老想什么家啊!說實話,這孩子小考考得不錯,我們開始還想把他送城里學校去呢,他嫌遠,就上這來了??”
呵呵,你真不如送城里了,說不定比這強多了。
“老師跟我說了,也讓孩子保證了,這是最后一次,再有一回,回家停課反省。我就不讓他念了。他現(xiàn)在跑校呢,自己不愿意住,學校也不讓住了!
我抬頭往窗戶外面看了看,一個男孩背著書包站在那,個子不高,晃蕩著,眼睛碰上我的目光躲開了。
“瞧你家閨女,長得真漂亮,學習也挺好的吧!
“還行還行”。
“瞧你多好啊,考出去了當老師,孩子也聽話。瞧我,這孩子,根本不知道咋管。我說啥,他都不聽。李娟,你還有印象不?她閨女也在這學校,別看是一女孩,老跟人打架,學習也不好,老請家長,你沒看見過?”
……
又閑聊了一會,我的老同學告辭了,臨走還不忘囑咐我替他兒子說好話。送走她,才發(fā)現(xiàn),剛才那個男孩站的地方,一地垃圾,雪糕皮兒、小吃袋兒、糖紙,好在沒有瓜子皮。老二吃剩的肉串簽子也在那。我苦笑,這好話從何說起啊。這小兒子,未來也堪憂。
二十年前,我們都在一個村小上學,大家都差不多。二十年后,大家還在一個地方謀生,看起來也差不多,都不是大富大貴的人家,可在子女的教育上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不同。
我閨女說不上是學霸,但是講衛(wèi)生、有禮貌、愛學習、愛讀書、愛畫畫。在學古箏,雖然枯燥,也怕吃苦,也怕疼,但能堅持。我不指望她成為古箏演奏家,但如果能培養(yǎng)一個興趣,磨練一下意志力,就是最好的回報了。學成古箏,不過是附屬品。比我家孩子優(yōu)秀的有的是,優(yōu)秀的孩子身后多半站著優(yōu)秀的家長。我的修煉,道阻且長。
我兩個同學的孩子,一個男孩,一個女孩,都成了厭學的孩子。從她描述的細節(jié)看,至少是“學習困難者”了。對此,家長沒有責任嗎?老有人說,中國的教育=缺失的爸爸+焦慮的媽媽+失控的孩子。的確是這樣,農(nóng)村更甚。教育孩子的重任幾乎都落在媽媽身上,而媽媽如果不懂一點育兒之道的話,孩子會失控得更加厲害。我說失控,不是說要控制孩子,而是在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能拉上一把?上У氖,許多媽媽沒有拉這一把的能力。孩子每天都在變化,媽媽卻沒有覺察,突然某一個時段發(fā)現(xiàn)不對勁,再去想辦法,已經(jīng)來不及了。
教育很重要。女童教育更重要。媽媽的綜合素質(zhì),直接影響家庭氛圍,影響孩子的教育質(zhì)量,甚至影響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想明白這些,未來的教育中要做些什么,就清楚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