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是地產(chǎn)界的思想家,發(fā)表了很多讓人心悅誠服的宏論!独硐胴S滿》一書,字里行間流淌著哲理、睿智和對人生、對社會的深度探究。尤其是“心中有理想,就可能讓現(xiàn)實變得豐滿起來,就能讓我們擁有將現(xiàn)實變得豐滿的動力。如果理想豐滿了,那現(xiàn)實可能就不但能實現(xiàn)豐滿,也許還能變得更加健壯……”這段文字,既詮釋了“理想”的要義,又極具鼓動性。細細品味,對一名高中生的我來說,在嘆服之余,也有了自己的認知。
擁抱理想,貴在選對路徑。在人生的旅途中,“理想”一詞始終伴隨著左右。理想是人們心中的愿景,也叫夢想、規(guī)劃、憧憬,總之是對美好未來的描述、向往。作為一名地產(chǎn)商,馮侖早期的理想就是把有限的空間發(fā)揮到極致,讓寫字樓做得紅火點、租金更高點。后來,他決定改做立體城市,想讓住在里面的人便捷、環(huán)保、舒適、幸福,如此,他覺得自己的生命才有價值、才有意義,這是馮侖思想的量變到質變,也可以說是理想的升華。當下,我們這些九零后也天天談理想,談走進哪所大學,并為之奮斗。與馮侖相比,我們的理想還處在初級階段,既需要有“勞其筋骨、苦其心志、餓其體膚”的毅力,更需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要走的路,集聚正能量,與時代賦予的元素接軌,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擁抱理想,貴在汲取能量。理想總是離現(xiàn)實很遙遠,唯有通過博采眾長的學習、實踐,理想之門才可能被撬開。馮侖將創(chuàng)建立體城市作為理想,卻發(fā)現(xiàn)自己是門外漢。當理想與現(xiàn)實形成反差時,只有兩種選擇:要么止步,要么前行。而馮侖選擇了后者,立即購買了一大堆書籍回來學,并不斷召集團隊精英研究方案設計,但覺得離心目中的目標相差甚遠。為了實現(xiàn)既定理想,他馬不停蹄、想方設法地聚集能量,足跡踏遍美國、甚至全世界,不停地“充電”,汲取養(yǎng)分,使自己變成內(nèi)行、成為專家。拿自己與馮侖對比,感到缺失的是他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需要培育的是他這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汲取能力。自身的短板,亟待糾正。
擁抱理想,貴在比拼耐力。理想是成功的基石,而不是給個人貼上功成名就后的標簽,但很多人理解偏頗了。區(qū)分智者與庸者,最簡單的方法是看其屬“近視”還是“遠視”。智者堅守,庸者跑路。IT行業(yè)出現(xiàn)泡沫、市場不景氣時,很多“聰明人”,只顧眼前,覺得這種職業(yè)失去了生存空間,大都逃之夭夭,而堅守下來的阿里巴巴、新浪、百度成功了。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凡是干成大事的,都屬于那些有遠見卓識、眼光獨到、學會堅守的智者。我們這些九零后絕大多數(shù)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缺乏的是耐力、是堅守,要想成為智者,還有漫長的路要走……,真有那種“路漫漫其修遠兮,吾求上下而求索”的感覺。
擁抱理想,貴在弘揚美德。擁抱理想就要學會自我約束,學會“舍得”。理想有時候會逼著你舍棄既得利益、選擇未來和未知方向,這樣的人生自然會與別人迥異。其實,理想的背后還涉及到人的價值觀不同,人可分成“有德之人與缺德之人”兩類。有德之人不但喜歡講、更樂于做。講“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犧牲小我、教化眾人、普渡眾生的話,干為社會、為人類創(chuàng)造價值,推動社會和諧的事;缺德之人卻專注邪門歪道。念“搞定人”的經(jīng),作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攫取更多金錢為自己所奢靡的夢。當下,部分社會人功利思想明顯,造成世風日下。而我們這些九零后繼續(xù)接受的教育是應試,重視的是應試,忽略的是美德教育,如此一成不變的傳承,結果如何,難以預知。所以,我認為弘揚“有德”、提倡美德,使人人成為有德之人,才是社會之福。
總之,讀了馮侖《理想豐滿》一書,使我明白:一個人的理想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廣;心有多寬,路就有多長,這是獲得成功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