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讀后感1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水滸傳》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國最早的長篇小說。至令,《水滸傳》己有幾百年的悠遠歷史。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水滸傳》經(jīng)過生動豐富的藝術(shù)形象,反映了我國歷史上這次農(nóng)民起義發(fā)生、發(fā)展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
《水滸傳》中的高俅始終作為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人物出現(xiàn),是貫串全書的一根墨線,是一個陰險、狡詐、愛財、拍馬屁、心胸狹小、見利忘義、城府極深的人,看臉色行事的本事極其高明,深得皇帝之心。相反,林沖有一個突出的性格特點:能忍,忍辱負重、忍氣吞聲、不敢反抗。能夠看出豹子頭做事很謹慎細心。高俅的干兒子高衙內(nèi)橫行霸道,為了霸占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設(shè)計誣蔑林沖帶刀進入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fā)配充軍,還想在半路把他殺死,幸虧魯智深仗義相救。
蔡太師過生日的時候,他的女婿搜刮10萬貫金銀財寶。送往京城慶賀,派楊志護送。晁蓋、吳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計智取生辰鋼。事后,與朝廷發(fā)生激戰(zhàn),最終投奔梁山。打虎英雄武松因為西門慶勾結(jié)大嫂潘金蓮,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將他們殺死,被判充軍。最終,他也逼上梁山。
宋江魯智深等眾多好漢,共一百零八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一樣原因而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揭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打擊了反動統(tǒng)治者的氣勢,張揚了人民群眾的英勇。干出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在宋江等人的指導下,梁山全體理解招安,改編為趙宋王朝的軍隊。奉命至江南征討方臘,結(jié)果,方臘被打敗了,一百零八條好漢傷亡慘重,只剩下二十七人。統(tǒng)治者見梁山義軍勢孤力單,便對宋江等人下了毒手……一場轟轟烈烈的農(nóng)民起義,就這樣結(jié)束了。
粱山的一百零八個好漢,你們多年以來劫富來救濟老百姓,為人民服務(wù),難道不足以表現(xiàn)到你們對人民的忠心嗎
水滸傳讀后感2
讀了《水滸傳》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仗義疏財。
先說智取生辰綱的七條好漢。智取生辰綱,是梁山好漢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的發(fā)端。這一段好漢壯舉,轟動了水滸世界里的江湖。可是晁蓋一伙,做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后的真實動機又是什么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說為了準備“農(nóng)民革命”顯然都不是。黃泥岡上,這一伙好漢劫得了十萬貫金珠,而后大概經(jīng)過坐地分贓,晁蓋、吳用等回了晁家莊園,三阮則“得了錢財,自回石碣村去了!彪S后并沒聽說他們有濟貧的打算,也沒見他們準備扯旗造反(或曰起義),如果不是東窗事發(fā),保不準他們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所以,這樁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義之財,但其實質(zhì),說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動。
再看鴛鴦樓上那幕血案,武松連刃十數(shù)人后,一片血泊之中,從容地將桌上銀酒器踏扁,揣入懷里帶走;而即使粗心鹵莽至極的主角如李逵,沂嶺之上殺了假李逵后,也沒忘進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銀兩并幾件釵環(huán)”,都拿了——李逵雖極端厭煩女色,但也知這些沾滿了脂粉氣的釵環(huán)能夠換錢換酒,照拿不誤。而后,還去李鬼身邊,搜回了那錠被騙去的小銀子,在這種事兒上,黑旋風也足夠細心。
水滸傳讀后感3
前些天,我讀了《水滸傳》,水泊梁山那替天行道的大旗,那一百零八將栩栩如生的性格長久的留在我的腦海里,但我最喜歡的還是林沖,最可憐的就是宋江。
林沖這個人有兩個特點:一是忍;二是狠。高衙內(nèi)欺辱他的妻子,他忍了;誘他進白虎堂,判他去充軍,他忍了;解差用開水燙他,甚至要殺他,他忍了;從八十萬禁軍教頭到看守草料場,他忍了。他忍,是因為他對朝廷還存有幻想。當?shù)搅恕帮L雪山神廟”時,幻想破滅了,他忍無可忍了,大開殺戒,一口氣殺了六個人。投奔梁山,王倫不肯收留,他忍了,寄人籬下,當晁蓋上山時,他又忍無可忍了,殺了王倫,體現(xiàn)了一個“狠”字。
在說宋江,他從來就是腳踩兩只船,對朝廷充滿幻想,總以“給兄弟們一個好的出路”給自我留條后路,于是,聚義廳變成忠義堂,人人得而誅之奸臣高俅倒成了座上客,導致林沖氣的吐血,他理解招安的日子,也是林沖吐血身亡的日子。之后,他又征討同樣是起義軍的方臘,結(jié)果兄弟們是死的死、亡的亡。最終朝廷對他還是不放心,賜他自盡,他臨死還帶上李逵?芍^可憐、可悲,令人心生厭惡。所以,我喜歡豪爽、仗義、百折不回的武松、魯達,以及對朝廷徹底死心的林沖。厭惡和宋江一路貨色的吳用,盧俊義。
總之,我喜歡著本書,那栩栩如生的一百零八人將伴我同行,這就是我讀《水滸傳》后的一點感受!
水滸傳讀后感4
今日我把校信通發(fā)的兩本《水滸傳(上)(下)》看了上,覺得《水滸傳》中的真英雄還是武松。
雖然武松在梁山泊中只排行11位,遠遠不及盧俊義與林沖?墒俏渌傻哪欠N氣概是盧俊義與林沖遠遠沒有的。林沖作為八十萬禁軍教頭,武藝高強,堪稱“萬人敵”,可到了最終在刺配滄州充軍的時候,受盡董超薛霸的折磨,當時的英雄氣剎那間蕩然無存,這也就是林沖一身神勇功夫卻排在了第六名,竟排在關(guān)勝之后!顯然,是有些深沉無武將色彩,性格像一文人。
再說盧俊義。盧俊義雖然是梁山泊拔尖的人物排在第二,可是入山之前一面被梁山泊無用緊緊相逼,一面家里又一發(fā)不可收拾,在進退兩難之時,還是被朝廷早先一步抓住。很巧,又是董超與薛霸兩個“好了傷疤忘了痛”的人護送,這時的盧俊義可不像昔日里威風凜凜了,反倒虎落平陽被犬欺,還需燕青多加相救,要不然這個威風于一時的員外就命喪黃泉了······
武松就不一樣了,梁山泊中,全部都是一些“犯罪分子”,都是經(jīng)過刺配到×,單單武松就不一樣,偏搞“特殊化”把護送的兩個公人指揮來,指揮去不受任何侮辱。并且,十分敢于反抗,兩次犯罪解押,一次“畏罪潛逃”,并殺了不少人。可他依然處之泰然,他不是真英雄誰是若不是武功還不算太高強,智謀也有些欠缺,怎會排在11名
我個人認為,梁山泊中武松才算是真英雄!
水滸傳讀后感5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宇宙般奧妙神秘。而四大古典名著就好比這宇宙中的四顆明星,而《水滸傳》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獨特的一部分。
《水滸傳》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作者施耐庵。他筆下的水滸深刻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和當時社會的眼光不一樣。在歷代封建專制統(tǒng)治者眼中,造反都是大逆不道的,“造反”者都是殺人放火、抗拒朝廷的叛徒壞蛋。但他卻反其道而行,為那些所謂“造反”者樹碑立傳,并渲染他們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使他們成為讀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他還創(chuàng)作出了許許多多的英雄人物,如:武松、林沖、魯智深等一百單八將,在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將領(lǐng)便是黑旋風李逵了。
李逵生性急躁卻正義忠心,同時也很有孝心。我還記得當李逵誤以為是宋江強搶了劉太公的女兒時,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還砍倒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當他發(fā)現(xiàn)宋江是被賊人誣陷時,他負荊請罪,并救回劉太公的女兒,殺死牛頭人賊人。從這件事,我看出李逵的急躁正直的個性。而在他為母取水后發(fā)現(xiàn)母親已經(jīng)死于虎口,氣得李逵一舉殺死四只老虎(包括兩只小虎),為母報仇。這件事又看出他對母親的孝。
從這些好漢的身上,我學到了許多。正義、忠心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品質(zhì)。而這些好漢們身上所散發(fā)出來的獨特的個人魅力更吸引著我們,給予我們榜樣的力量。從對整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高俅等小人的囂張也可對我們建設(shè)未來完美城市供給了反面素材,值得我們?nèi)ニ伎、去探究?/p>
水滸傳讀后感6
讀了《水滸傳》后,最大的感受就是書中的英雄們的豪情壯義,忠義兩全。《水滸傳》一書記敘了以宋江為首的108條好漢從被逼無奈聚義梁山泊,到被朝廷招安,再到為宋大破遼兵,最后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全書,在我腦海中印下了兩個字:忠、義。
一個“忠”字就包含了對自己的國家、親人、朋友的盡心竭力,鞠躬盡瘁。宋江在重重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只效忠于自己的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林沖的妻子在林沖被逼上梁山之后,面對高俅之子的調(diào)戲、凌辱寧死不屈,最后上吊自殺,這也是忠的表現(xiàn)。
“義”字包含了很多內(nèi)容,108個好漢為兄弟赴湯蹈火,兩肋插刀,這就是義;為人民、國家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是義。在108個英雄中,我認為最能做到“義”的是一個黑大漢,他雖生性魯莽,性情暴躁,經(jīng)常為小事與他人發(fā)生沖突,但是他路見不平就拔“斧”相助的精神,令那些喪盡天良的惡人們聞風喪膽。他有些野,一身魯莽莊稼漢和無業(yè)游民的習氣,動不動就發(fā)火,遇事不問青紅皂白,總是一說二罵三打,結(jié)果不是吃虧就是后悔,但是卻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氣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種英雄氣概,有一種愿意為兄弟兩肋插刀的仗義,他這一點讓我尤其感動。
當前,我們青少年最主要的任務(wù)就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shè)得更加繁榮昌盛。因此,這也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所以我們也應該有義氣,擁有強烈的正義感,為了正義,為了真理能奮不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