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校充分宣傳“讓學引思”課堂教學實踐的成功經驗和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樹立“讓學引思”課堂改革實踐的典型示范。以下是小編帶來的讓學引思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讓學引思心得體會(一)
我有幸成
“讓學”就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學習過程,在時間和空間上保證學習活動真實發(fā)生和正常展開,“引思”就是引發(fā)、引領、引導學生思考,保證學生思維活動的深入進行,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提升思維的品質,實現(xiàn)學習者和思想者的統(tǒng)一。
在實施“讓學引思”的課堂教學的路上,我有這樣的體會:
一、了解學生的想法
了解學生的想法,這需要在課下花很多時間,必須找著學生存在差異的原因才能對癥下藥。比如,針對“疑似學習”的學生,我們上課的時候我們更多的關注他,對他多提問,多一些表揚,讓他獲得成功感,這樣以后上課肯定會認真聽講,針對“學困生”,我們要更多地關心與愛心。
二、尊重學生的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到這一點,就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讓學生自己的現(xiàn)在與過去比較找出進步,指出亮點,為學生點燃希望之燈,樹立自信心。從而實現(xiàn)自我教育,以利于學生自我進步。
三、小組合作,共同發(fā)展
我覺得“讓學引思”更需要小組合作,在農村教育教學中,尤其需要小組合作,因為鄉(xiāng)村這一塊家庭教育比較薄弱,留守兒童居多,所以更多的學習是在學校,需要學校做這個大家庭來幫助他,所以我認為要想“讓學引思”理念很好地運用到我們的教育教學中,小組合作尤為重要。
讓學引思心得體會(二)
我懷揣夢想走進了響水縣第一小學,參加了“鹽城市小學數學課堂“以生定教,關注常態(tài)課堂;讓學引思,聚焦有效教學”觀摩研討暨青年教師賽課活動”。 共12節(jié)數學課,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其感想如下三個方面:
1、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發(fā)生了轉變,體現(xiàn)了生本課堂。
新課程理念強調“人人都獲得必需的教學”,這就體現(xiàn)了數學的基礎性。因此,12位參賽選手憑借對新課標理念及“讓學引思”內涵的獨特理解,他們深厚的功底、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精煉的語言,讓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更讓我近距離的感受到每位教師的教學風采及精湛的教學藝術。例如,鹽城市第二小學王琴老師的“相遇問題”一課,學生初步嘗試列式后,老師并沒急著對學生的答案下定論,而是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小明和小芳兩家相距多遠”,通過獨立思考,畫圖整理和列表整理,小組交流后,學生找到了“數量”關系,總結出了畫圖和列表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再如射陽縣解放路小學徐兆洋老師的“確定位置”一課,留足了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思考與討論“數對”,并通過規(guī)律淮確地找到用“數對”表示出物體的位置方法,在展示交流中將知識內化,形成自己的學習能力。徐老師教學有個性,有自己的特點與風格。在教學設計上有新的突破,課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2、緊密聯(lián)系生活實際,體現(xiàn)了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在聽課過程中,確實感到教師的課堂組織水平、普通話水平、應用多媒體上課的水平、駕馭課堂的能力,都充分展示出執(zhí)教青年教師良好的教學基本功,課堂呈現(xiàn)出不同的色彩。學習知識是為了運用,如果脫離實際來學數學知識的話,其學習的意義不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把數學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到數學的真諦。如響水縣實驗小學王蘇婭老師的“確定位置”,創(chuàng)設了生活情景,讓學生從班級的同學中提取出了數學信息,通過呈現(xiàn)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場景,激活學生頭腦中的描述物體位置的經驗,然后
3、著力滲透數學思想,體現(xiàn)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yǎng)。
教什么,怎么教?也許是賽課,似乎偏重于怎么教了
總之,12位數學老師向大家展示了12節(jié)異彩紛呈的“讓學引思”數學課,老師們成熟與精湛的教學技藝、各具特色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學生們活躍的思維、踴躍的發(fā)言,使學生主體地位在精彩的“讓學引思”課堂教學中得到了淋漓的體現(xiàn),可謂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他們的課堂有諸多值得我學習、深思的地方。同時, 聆聽了江蘇省優(yōu)課競賽一等獎獲得者、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周淑娟主任對“讓學引思” 的12節(jié)課一一作了精彩而客觀的點評,市教科院游基宏老師對本次“讓學引思”研討活動的總結,感覺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