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jié)一等獎手抄報
海南人清明祭祖時,還有吟誦祖訓族規(guī)的民俗傳統(tǒng)。海南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會長符策超說,海南漢族人均為大陸移民,唐以前漢族人遷居海南約有2萬人,宋代遷入約10萬人,清代激增至200多萬人。入瓊的姓氏約100多個,入瓊始祖約300多人。為了紀念入瓊始祖,后人紛紛在各地建有‘祖廟’,多在清明之際便舉行祭祀活動。這些祭祀活動中,往往有八音伴奏,念唱祭文,追頌入瓊始祖功德。
“民間祭祀過程中,還要念誦祖訓族規(guī)格言,而這些祭文、祖訓、族規(guī)均是一篇篇絕妙的歌謠!狈叱瑢τ浾吣钫b小部分符氏族訓三字經,“愛祖國,孝父母,友兄弟,和夫婦,篤親族,講團結,睦鄉(xiāng)鄰,慎交友……”今天聽來,這些祖訓歌謠仍具有教育意義。
海南人掃墓時,以豬、鵝、魚、糕果點心祭祀,焚香化寶。也有同姓居民抓豬拉羊到始祖墳上祭祀,祈求后代子孫繁榮。,清明祭祖分兩種,先為祭“己祖”,以一戶或幾戶為單位,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擺放好“三牲”、干飯等祭品,人人跪拜。后為祭“眾祖”,以幾十戶或幾百戶為單位,同姓氏的宗族均參加。將備好的祭品帶到先人墳墓祭拜,清除雜草,添上新土。
清明節(jié)一等獎手抄報
掃墓舟山人俗稱上墳,到墳墓前祭奠先人。祭奠時,出于對先人的尊重懷念之情,人們皆先剪除雜草,修整陵木,搬土培墳,所以稱之為掃墓。繼而,點香燒燭,
擺螺螄、青餅、條子糕、菜肴等供品,老式的家長率全家老小下跪磕頭,新式的行鞠躬禮。祭禮畢,墳頂插竹幡,焚燒紙錢及冥錢,給圍觀上墳的小孩分“麻糍錢”(麻糍即青餅也,其形狀有圓形的,也有菱形的)。上墳后,回家還要做“清明羹飯”。
清明節(jié)一等獎手抄報
清明節(jié),一起去山上踏青,感受春天吧!
清明節(jié),一起去烈士墓園,祭奠先烈吧!
清明節(jié),一起緬懷先烈,一起祭奠先烈!
現在的幸福來之不易,享受生活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過去!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蔽依收b著這首膾炙人口的唐詩,不禁看了看窗外。外面細雨蒙蒙,好像在為逝去的人流淚,那嗒嗒的聲音,又仿佛在為他們奏哀樂。再加上那些為家人上墳的人們,使我也觸景生情,想起了那些為國獻身的烈士們。
清明節(jié)真是一個傷感的節(jié)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