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普通批專業(yè)分數(shù)線是多少分
根據(jù)2023年青海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知道青海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如下:1、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語種不限)專業(yè)在遼寧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0966名;
2、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吉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0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3009名;
3、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語種不限)專業(yè)在上海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7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2305名;
4、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800元/年)專業(yè)在河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3462名;
5、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河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7129名;
6、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理工類,4年,4800元/年)專業(yè)在廣西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5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9099名;
7、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四川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7403名;
8、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地點: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qū)寧大路251號校本部)專業(yè)在陜西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0281名;
9、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甘肅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1785名;
10、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在青海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41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9354名;
二、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2019-2022年錄取分數(shù)線統(tǒng)計表
專業(yè)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 | 2021 | 北京 | 綜合 | 物 | 544 | 1688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19 | 北京 | 理科 | - | 564 | 1251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校本部) | 2021 | 天津 | 綜合 | 物 | 603 | 1213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天津 | 綜合 | 物 | 602 | 1387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口試:否)(校本部) | 2022 | 天津 | 綜合 | 物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77 | 25118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河北 | 理科 | - | 604 | 2887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河北 | 理科 | - | 580 | 2682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河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75 | 2214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540 | 1967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568 | 18678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534 | 1995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非英語語種考生慎報) | 2021 | 遼寧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74 | 1735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理科 | - | 558 | 2096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非英語語種的考生謹慎填報) | 2022 | 遼寧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77 | 1588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吉林 | 理科 | - | 509 | 1300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吉林 | 理科 | - | 534 | 1440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吉林 | 理科 | - | 510 | 14578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黑龍江 | 理科 | - | 502 | 1608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黑龍江 | 理科 | - | 554 | 1350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黑龍江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1 | 上海 | 綜合 | 物 | 492 | 1749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上海 | 綜合 | 物 | 472 | 2230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2 | 上海 | 綜合 | 物 | 506 | 1628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52 | 36158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江蘇 | 理科 | - | 365 | 4390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江蘇 | 理科 | - | 356 | 5002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江蘇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浙江 | 綜合 | 物 | 608 | 3432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浙江 | 綜合 | 物 | 611 | 3626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浙江 | 綜合 | 物 或 化 | 610 | 3776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浙江 | 綜合 | 物 | 614 | 3373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年) | 2021 | 安徽 | 理科 | - | 565 | 3082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年) | 2020 | 安徽 | 理科 | - | 584 | 3096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安徽 | 理科 | - | 554 | 3093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年) | 2022 | 安徽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587 | 1381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福建 | 理科 | - | 569 | 1763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福建 | 理科 | - | 536 | 1873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福建 | 物理 | 物理+不限選考科目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江西 | 理科 | - | 567 | 2059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江西 | 理科 | - | 577 | 2036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江西 | 理科 | - | 566 | 1801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江西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山東 | 綜合 | 物 | 569 | 3966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山東 | 綜合 | 物 | 578 | 4587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63 | 4099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山東 | 綜合 | 物 | 570 | 3680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590 | 3346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年)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611 | 3429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567 | 3712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48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88 | 2148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湖北 | 理科 | - | 581 | 23718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湖北 | 理科 | - | 555 | 2670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湖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81 | 2029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湖南 | 理科 | - | 586 | 2170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湖南 | 理科 | - | 561 | 2077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湖南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80 | 3899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560 | 4593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510 | 6166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校本部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不限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理工類,4年,4800元/年) | 2021 | 廣西 | 理科 | - | 543 | 1831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理工類,4年,4800元/年) | 2020 | 廣西 | 理科 | - | 552 | 1909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廣西 | 理科 | - | 552 | 2058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理工類,4年,4800元/年) | 2022 | 廣西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海南 | 綜合 | 物 | 608 | 868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海南 | 綜合 | 物 | 605 | 869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海南 | 理科 | - | 637 | 593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海南 | 綜合 | 物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重慶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94 | 1698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547 | 2199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574 | 1811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重慶 | 物理 | 物理+不限 | 564 | 1537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四川 | 理科 | - | 571 | 38829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四川 | 理科 | - | 598 | 2740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四川 | 理科 | - | 615 | 2443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四川 | 理科 | - | 569 | 3671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535 | 1401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530 | 2255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510 | 2592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530 | 3302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570 | 1653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陜西 | 理科 | - | 505 | 2777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陜西 | 理科 | - | 528 | 2311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教學地點:青海省西寧市城北區(qū)寧大路251號校本部) | 2019 | 陜西 | 理科 | - | 525 | 3028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陜西 | 理科 | - | 514 | 25831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甘肅 | 理科 | - | 510 | 1218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甘肅 | 理科 | - | 527 | 11785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甘肅 | 理科 | - | 530 | 1331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甘肅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青海 | 理科 | - | 387 | 9740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年收費4800元) | 2020 | 青海 | 理科 | - | 395 | 949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青海 | 理科 | - | 411 | 9354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青海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1 | 寧夏 | 理科 | - | 439 | 9187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寧夏 | 理科 | - | 464 | 8463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19 | 寧夏 | 理科 | - | 469 | 971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2 | 寧夏 | 理科 | - | - | -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1 | 新疆 | 理科 | - | 468 | 9632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0 | 新疆 | 理科 | - | 463 | 12546 |
青海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 | 2022 | 新疆 | 理科 | - | 456 | 9252 |
三、青海大學介紹
青海大學坐落于高原古城——夏都西寧。學校前身為青海工學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與青海農(nóng)牧學院、青海醫(yī)學院、青海財經(jīng)學院合并為青海大學,“文革”初期被撤銷。1971年恢復青海工農(nóng)學院,設有工、農(nóng)兩大學科。1988年恢復青海大學。1997年10月,青海畜牧獸醫(yī)學院并入青海大學。2001年1月,青海省農(nóng)林科學院、青海省畜牧獸醫(yī)科學院、青海財經(jīng)職業(yè)學院整建制劃歸青海大學,2004年青海醫(yī)學院并入,組建成新的青海大學。六十年風雨兼程,六十年薪火相傳,學校譜寫了一部砥礪前行、自強不息的創(chuàng)業(yè)史。目前已發(fā)展成為一所以工、農(nóng)、醫(yī)、管四大學科為主,其他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2001年以來,清華大學、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6所知名高校先后對口支援青海大學,2004年成為青海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同建設的“省部共建”大學,2008年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12年入選全國14所“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高校行列,2017年成為國家首批百所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示范校,2017年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018年成為教育部與青海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學校占地3000余畝,面向全球和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qū)招生,在校生2.5萬余人,其中研究生2850人(含博士研究生206人)、本專科生2.2萬余人。目前,學校有教職工5356人(含附屬醫(yī)院3054人),其中專任教師1365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532人,占比達39%,碩士以上教師占比達86%。學,F(xiàn)有世界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內(nèi)一流建設學科2個、省內(nèi)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12個,省級二級重點學科5個;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0個,交叉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共計160余個;有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類別9個,共計60個專業(yè)領域;有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擁有本科專業(yè)67個、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建設點6個、國家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實驗區(qū)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精品雙語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3門、國家級一流課程7門、國家級一流專業(yè)建設點10個、國家級卓越計劃項目9項、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專業(yè)綜合改革項目1項;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分室3個、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研究中心)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其中培育中心1個)、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1個、農(nóng)業(yè)部實驗室(中心)5個、國家林業(yè)局重點實驗室1個、國育華漁VR世界實驗室1個。省級高校重點實驗室18個、省級科技重點實驗室23個(其中分室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國家級新農(nóng)村發(fā)展研究院1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