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江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在江西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的分數(shù)在453至506分,位次為112956至31115位次區(qū)間內(nèi),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江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453至506區(qū)間才能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一、江西考多少分能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
1、2022年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2956名;
2、2021年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5829名;
3、2020年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73分,錄取最低位次為94577名;
4、2022年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9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435名;
5、2021年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1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8958名;
6、2020年江西考生上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50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1115名;
二、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在江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3 | 112956 | 省教育廳 |
2022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491 | 38435 | 省教育廳 |
2、2021年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54 | 105829 | 省教育廳 |
2021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10 | 38958 | 省教育廳 |
3、2020年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在江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江西 | 理科 | 本二 | 473 | 94577 | 省教育廳 |
2020 | 江西 | 文科 | 本二 | 506 | 31115 | 省教育廳 |
沒過二本線能上本科大學嗎
二本線以下是有機會上本科的,本科征集志愿,如果降分的話就有可能會被錄取。盡管每年二本第二次征集志愿的填報資格線都是在二本線下20分,但是,實際錄取數(shù)據(jù)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是看到降20分報志愿就滿心歡喜,但是,殘酷的在后面,因為實際錄取時,本科二批第二次征集志愿填報資格線并不等于分數(shù)線。
換句話說,從省教育招生考試院往年公開的數(shù)據(jù)來看,本科第二次征集志愿不一定都降分錄取。也曾有過不降分錄取的年份。而且即便是降分錄取,降的分數(shù)也是極少的。分數(shù)太低也沒戲。
中國最好100所大學排行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星級排名 | 辦學層次 |
1 | 北京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清華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中國科學院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4 | 復旦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中國人民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5 | 浙江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 |
7 | 上海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8 | 南京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9 | 武漢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0 | 中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1 | 吉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華中科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天津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四川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 | 8 | 世界一流大學(特色) |
16 | 南開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北京師范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西安交通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19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前列) |
20 | 中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山東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廈門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同濟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4 | 東南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7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東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7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北京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華南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1 | 大連理工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湖南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重慶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5 | 蘭州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6 | 華中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7 | 電子科技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38 | 西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39 | 河海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40 | 武漢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1 | 西南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2 | 北京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3 | 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4 | 北京交通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5 | 西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6 | 鄭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7 |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49 | 蘇州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0 | 南京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1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2 | 東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3 | 南京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4 | 中國海洋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5 | 中國地質(zhì)大學(武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6 | 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7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58 | 北京郵電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59 | 湖南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59 | 上海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1 | 暨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2 | 合肥工業(yè)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4 | 南昌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65 | 陜西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6 | 華南師范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7 | 昆明理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8 | 東華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69 |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0 | 云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1 | 北京協(xié)和醫(yī)學院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2 | 上海財經(jīng)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3 | 福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4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4 | 中國政法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6 | 江南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7 | 北京化工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78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79 | 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0 | 燕山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81 | 河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2 | 寧波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首都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3 | 福建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5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6 | 深圳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7 | 浙江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8 | 江蘇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廣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9 | 上海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長安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2 | 北京工業(yè)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4 | 揚州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5 |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96 | 天津師范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7 | 山西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齊魯工業(yè)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8 | 中央民族大學 | 6 | 世界高水平大學(特色) |
100 | 太原理工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河北大學 | 4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西南財經(jīng)大學 | 5 | 中國一流大學(特色) |
三、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最新介紹
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創(chuàng)辦于2003年,是經(jīng)湖北省教育廳批準、國家教育部審核的一所全日制本科獨立學院。學院座落在武漢市江夏區(qū)藏龍島科技園區(qū)環(huán)島路1號,風景秀麗,交通便利,是理想的學習生活園地。截止十二五期末,學院校區(qū)占地面積543畝,校舍面積超過21萬平方米,教學儀器設備值近2500萬元,擁有館藏紙質(zhì)圖書30余萬冊,紙質(zhì)期刊500多種。 學院的舉辦方為武漢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系具有六十余年辦學歷史和博士授予權(quán)的多科性體育大學,優(yōu)質(zhì)的辦學質(zhì)量和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我院辦學提供了有力保障。作為獨立辦學實體,我院實行黨委領(lǐng)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武漢體育學院推薦派出院領(lǐng)導、中層干部參與辦學和管理,學院的教育教學接受武漢體育學院的指導和監(jiān)督,武漢體育學院的師資、圖書、教學訓練、場館及教學實驗設備等資源與學院實行共享。 學院專業(yè)建設發(fā)展迅速!笆濉逼陂g先后增設了英語、舞蹈學、休閑體育、網(wǎng)絡與新媒體、運動康復、文化產(chǎn)業(yè)管理、播音與主持藝術(shù)、學前教育、廣播電視編導等9個新專業(yè),形成涵蓋教育學、藝術(shù)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理學、文學等6個學科門類的13個本科專業(yè)、1個專科的多學科專業(yè)格局。本科專業(yè)中已有5個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quán),2013年體育教育專業(yè)獲批湖北省本科高校“專業(yè)綜合改革”試點項目。 近年來,學院以“質(zhì)量工程”為引領(lǐng),以人才培養(yǎng)方案改革和課程考試改革為抓手,系統(tǒng)推進人才培養(yǎng)方案及教學大綱修訂,特色班、考研班建設,考試評價體系改革,教研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師能力提升,教學質(zhì)量監(jiān)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優(yōu)化等改革措施,師資隊伍和教學管理隊伍數(shù)量和結(jié)構(gòu)不斷改善,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穩(wěn)步提升,畢業(yè)生廣受社會好評,就業(yè)率逐年提升。 目前學院本?圃谛I灿5700余人,其中本科生5000余人、?粕600余人。學生在校期間按體育科技學院的學籍進行管理,畢業(yè)頒發(fā)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畢業(yè)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頒發(fā)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學士學位證書。在校學生享有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及國家助學金評選資格,同時學院也設有各類獎學金及助學金,獎勵和救助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學院學費及住宿費等費用按湖北省物價部門規(guī)定的標準執(zhí)行。 學院的辦學定位是立足湖北,面向全國,立足體育,面向社會,力爭建成以體育學科為主、多學科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專業(yè)特色鮮明的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高水平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