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廣州大學化學普通批專業(yè)分數(shù)線是多少分
根據(jù)2023年廣州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知道廣州大學的化學專業(yè)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如下:1、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在山東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3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3057名;
2、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3801名;
3、廣州大學化學(師范)專業(yè)在廣東省份2021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4691名;
4、廣州大學化學(不招色盲色弱)(辦學地點:大學城校區(qū))專業(yè)在廣東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2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0013名;
5、廣州大學化學師范,不招色盲色弱,住宿費:1000元/學年,辦學地點:大學城校區(qū)專業(yè)在廣東省份2022年的物理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5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2786名;
6、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在海南省份2019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7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356名;
7、廣州大學化學(語種:不限)專業(yè)在貴州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3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5179名;
8、廣州大學化學(語種不限)專業(yè)在貴州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4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2541名;
9、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在云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6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7037名;
10、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在云南省份2020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1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6965名;
二、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2019-2022年錄取分數(shù)線統(tǒng)計表
專業(yè)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573 | 33057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65 | 53801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師范) | 2021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74 | 44691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不招色盲色弱)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553 | 51874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不招色盲色弱)(辦學地點:大學城校區(qū))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522 | 50013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不招色盲色弱,住宿費:1000元/學年,辦學地點:大學城校區(qū)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70 | 47873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師范,不招色盲色弱,住宿費:1000元/學年,辦學地點:大學城校區(qū) | 2022 | 廣東 | 物理 | 物理+化學 | 575 | 42786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19 | 海南 | 理科 | - | 672 | 3356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531 | 15179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564 | 12541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19 | 貴州 | 理科 | - | 553 | 12364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理科 | - | - | -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21 | 云南 | 理科 | - | 567 | 17037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20 | 云南 | 理科 | - | 581 | 16965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19 | 云南 | 理科 | - | 587 | 14352 |
廣州大學化學專業(yè) | 2022 | 云南 | 理科 | - | 569 | 16885 |
三、廣州大學介紹
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廣州大學是以國家重要中心城市“廣州”命名的綜合性大學,于2000年合并組建,有著90多年的辦學傳統(tǒng)。學校緊緊抓住國家推進“雙一流”建設、廣東省和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機遇,堅持“四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zhàn)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化與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qū)“三個對接”(對接高質量發(fā)展、對接創(chuàng)新驅動、對接擴大開放),聚焦新工科、新師范、新文科建設,積極探索新醫(yī)科發(fā)展,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廣州市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學校現(xiàn)有大學城、桂花崗、黃埔研究院/研究生院“一校三園”,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0250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6951人。學校學科門類齊全、綜合性強,設有24個專業(yè)學院,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大學科門類,F(xiàn)有10個一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和博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6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27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2021年本科招生專業(yè)71個,其中理工類專業(yè)39個、人文社科類專業(yè)24個、藝術類專業(yè)8個。學校堅持人才強校,通過培育與引進并舉,基本形成一支師德高尚、結構合理、學術精湛、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校現(xiàn)有在崗教職工3286人,其中專業(yè)技術人員2444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2016人,專職教學科研人員中被聘為副高以上專業(yè)職務者1252人,具有博士學位人員1430人。現(xiàn)有全職兩院院士4人、全職外國院士1人、特聘院士5人、雙聘院士4人、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人、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教育部國家重大人才項目特聘教授4人、青年學者2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1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9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yōu)秀青年基金獲得者7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3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2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8人、教學名師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6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23人;“珠江人才計劃”創(chuàng)新團隊1個,“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5人;“廣東特支計劃”領軍人才6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教學名師4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7人、講座教授2人、青年珠江學者10人;廣東省自然科學杰出青年基金11人;廣州市高層次人才(含廣州市杰出專家、優(yōu)秀專家、青年后備人才)190人。學校堅持重大需求導向、一流建設、創(chuàng)新引領、特色發(fā)展、精準聚焦,按照“理厚工精、文優(yōu)教特、交叉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學科建設思路,不斷調整和優(yōu)化學科和專業(yè)結構,深化人文、社會科學、理科類優(yōu)勢學科內涵建設,強化師范教育、藝術類學科特色建設,面向新科技領域和高新技術產業(yè)需求的新工科建設,探索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