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普通批專業(yè)分數(shù)線是多少分
根據(jù)2023年中國政法大學招生辦官方公布的錄取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知道中國政法大學的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全國各省的最低分數(shù)線數(shù)據(jù)如下:1、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山西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0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252名;
2、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辦學地點北京昌平)(收費標準5000元/年)(學制四年)專業(yè)在內(nèi)蒙古省份2021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89名;
3、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辦學地點北京昌平)(收費標準5000元/年)(學制四年)專業(yè)在內(nèi)蒙古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3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25名;
4、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吉林省份2021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759名;
5、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吉林省份2022年的理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80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521名;
6、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黑龍江省份2019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12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226名;
7、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黑龍江省份2022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76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376名;
8、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山東省份2020年的綜合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49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4888名;
9、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在河南省份2020年的文科科目最低錄取分為637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568名;
10、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北京市昌平區(qū)專業(yè)在廣東省份2022年的歷史科目最低錄取分為598分,對應的最低錄取位次為1881名;
二、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2019-2022年錄取分數(shù)線統(tǒng)計表
專業(yè)名稱 | 年份 | 錄取省份 | 科目 | 選科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辦學地點昌平校區(qū)) | 2021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644 | 276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辦學地點昌平校區(qū)) | 2020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645 | 308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 | 2019 | 北京 | 文科 | - | 635 | 56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 | 2022 | 北京 | 綜合 | 不限 | 642 | 353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河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632 | 43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河北 | 文科 | - | 641 | 38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河北 | 文科 | - | 643 | 54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河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626 | 48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山西 | 文科 | - | 619 | 33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山西 | 理科 | - | 602 | 425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山西 | 文科 | - | 608 | 30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山西 | 理科 | - | 630 | 310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山西 | 文科 | - | 599 | 42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山西 | 理科 | - | 598 | 383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山西 | 理科 | - | 580 | 541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山西 | 文科 | - | 583 | 45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收費標準5000元/年)(學制四年) | 2021 | 內(nèi)蒙古 | 文科 | - | 598 | 48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收費標準5000元/年)(學制四年) | 2020 | 內(nèi)蒙古 | 文科 | - | 630 | 22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 | 2019 | 內(nèi)蒙古 | 文科 | - | 627 | 23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北京昌平) | 2022 | 內(nèi)蒙古 | 文科 | - | 572 | 39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遼寧 | 歷史 | 歷史+政治 | 637 | 40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遼寧 | 文科 | - | 644 | 33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遼寧 | 文科 | - | 636 | 36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遼寧 | 歷史 | 歷史+政治 | 621 | 43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吉林 | 理科 | - | 592 | 275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吉林 | 理科 | - | 631 | 207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吉林 | 理科 | - | 580 | 352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黑龍江 | 文科 | - | 620 | 21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黑龍江 | 文科 | - | 619 | 20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黑龍江 | 文科 | - | 612 | 22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黑龍江 | 文科 | - | 576 | 37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江蘇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609 | 86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江蘇 | 文科 | - | 399 | 56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江蘇 | 文科 | - | 388 | 63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江蘇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597 | 120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661 | 387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663 | 434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昌平校區(qū)) | 2019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665 | 452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浙江 | 綜合 | 不限 | 661 | 426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1 | 安徽 | 文科 | - | 640 | 76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0 | 安徽 | 文科 | - | 621 | 45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安徽 | 文科 | - | 626 | 56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2 | 安徽 | 文科 | - | 601 | 64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思想政治 | 607 | 85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福建 | 文科 | - | 618 | 55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福建 | 文科 | - | 625 | 28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福建 | 歷史 | 歷史+選考思想政治 | 613 | 63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632 | 467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649 | 488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山東 | 理科 | - | 637 | 399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山東 | 綜合 | 不限 | 628 | 482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1 | 河南 | 文科 | - | 644 | 66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1 | 河南 | 理科 | - | 631 | 981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河南 | 文科 | - | 637 | 56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0 | 河南 | 理科 | - | 665 | 459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 | 2019 | 河南 | 文科 | - | 619 | 63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 | 2019 | 河南 | 理科 | - | 628 | 579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2 | 河南 | 文科 | - | 599 | 126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5000元/年) | 2022 | 河南 | 理科 | - | 615 | 881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614 | 76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湖南 | 文科 | - | 637 | 49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湖南 | 文科 | - | 628 | 61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辦學地點:北京昌平) | 2022 | 湖南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602 | 85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廣東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611 | 176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廣東 | 文科 | - | 617 | 58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廣東 | 理科 | - | 632 | 733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廣東 | 文科 | - | 624 | 44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廣東 | 理科 | - | 604 | 692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住宿費:待定,辦學地點:北京市昌平區(qū) | 2022 | 廣東 | 歷史 | 歷史+思想政治 | 598 | 188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760 | 29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721 | 80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海南 | 文科 | - | 800 | 10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海南 | 綜合 | 不限 | 738 | 58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重慶 | 理科 | - | 646 | 212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重慶 | 理科 | - | 642 | 226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四川 | 文科 | - | 620 | 53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四川 | 文科 | - | 613 | 59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四川 | 文科 | - | 629 | 43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四川 | 文科 | - | 613 | 81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656 | 243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639 | 394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府學路27號) | 2019 | 貴州 | 文科 | - | 646 | 27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644 | 26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云南 | 文科 | - | 657 | 235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云南 | 文科 | - | 650 | 29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云南 | 文科 | - | 642 | 38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云南 | 文科 | - | 655 | 35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陜西 | 文科 | - | 638 | 23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陜西 | 文科 | - | 643 | 381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教學地點:北京市市轄區(qū)昌平區(qū)府學路27號北京昌平) | 2019 | 陜西 | 文科 | - | 636 | 40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陜西 | 文科 | - | 606 | 319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青海 | 文科 | - | 569 | 14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年收費5000元) | 2020 | 青海 | 文科 | - | 584 | 13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青海 | 文科 | - | 582 | 17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青海 | 文科 | - | 538 | 23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1 | 寧夏 | 文科 | - | 614 | 24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0 | 寧夏 | 文科 | - | 627 | 437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寧夏 | 文科 | - | 623 | 426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語種不限) | 2022 | 寧夏 | 文科 | - | 574 | 16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1 | 新疆 | 文科 | - | 590 | 260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0 | 新疆 | 文科 | - | 602 | 222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19 | 新疆 | 文科 | - | 608 | 238 |
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yè) | 2022 | 新疆 | 文科 | - | 550 | 254 |
三、中國政法大學介紹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學科為特色和優(yōu)勢,兼有政治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等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2011計劃”和“111計劃”(高校學科創(chuàng)新引智計劃)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正致力于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F(xiàn)有海淀區(qū)學院路和昌平區(qū)府學路兩個校區(qū)。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四校的法學、政治學、社會學等學科組合而成的北京政法學院,毛澤東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最初在北京沙灘紅樓辦學,1954年遷址至學院路。1960年成為國家確定的全國重點高校。“文革”中學校停辦,1978年復辦。1983年,北京政法學院與中央政法干校合并,組建成立中國政法大學。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學校形成一校及本科生院、研究生院、進修學院三院辦學格局。進修學院后更名為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單獨辦學,2000年復并入中國政法大學。2017年5月3日,**、*、中央**蒞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為學校的建設發(fā)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學校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最高學府”,在近70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為國家培養(yǎng)了各類優(yōu)秀人才30多萬人。學校是國家法學教育和法治人才培養(yǎng)的主力軍,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國家法學教育的創(chuàng)新、法學理論的革新和法治思想的更新,代表國家對外進行法學學術(shù)和法治文化交流。同時,學校多學科和跨學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人文社會科學高級專門人才,成為國家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領域人才培養(yǎng)的生力軍。學校現(xiàn)有在校生17540人,其中內(nèi)地本科生9520人,內(nèi)地研究生7277人,港澳臺僑及外國留學生743人;教學科研崗教師986人,其中教授329人,研究員3人,博士生導師236人、碩士生導師658人,博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者占比達95.54%。學校設有法學院、民商經(jīng)濟法學院、國際法學院、刑事司法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商學院、人文學院、外國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學院、光明新聞傳播學院、中歐法學院、法律碩士學院、國際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港澳臺教育中心、繼續(xù)教育學院/網(wǎng)絡教育學院、科學技術(shù)教學部/法治信息管理學院、體育教學部共18個教學單位。學校設有法學、偵查學、政治學與行政學、行政管理、國際政治、公共事業(yè)管理、工商管理、經(jīng)濟學、國際商務、金融工程、哲學、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學、社會工作、應用心理學、英語、德語、法語、翻譯、新聞學、網(wǎng)絡與新媒體、數(shù)學與應用數(shù)學、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tǒng)(法治信息管理)、信息與計算科學共26個本科專業(yè),其中法學、政治學與行政學、社會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學校擁有38個博士學位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