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慶師范大學是一本還是二本
根據公開信息可知:安慶師范大學在安徽是本科一批招生,所以我們通常認為安慶師范大學是一本大學。
如果你不是安徽考生,安慶師范大學在你所在的省份是本科二批招生的話,你也可以認為安慶師范大學是二本大學。
安慶師范大學在安徽歷年錄取分數線和錄取位次統計表
年份 | 院校(招生方向)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29 | 17770 |
2022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00 | 85744 |
2022 | 安慶師范大學(中外合作)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491 | 96460 |
2022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理科 | 專科 | 385 | 213819 |
2022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文科 | ? | 235 | 162741 |
2021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68 | 17434 |
2021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498 | 80852 |
2021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理科 | ? | 275 | 217037 |
2021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文科 | ? | 209 | 183206 |
2020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文科 | 本一 | 548 | 16390 |
2020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理科 | 本一 | 520 | 78314 |
2020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文科 | 專科 | 441 | 95797 |
2020 | 安慶師范大學 | 安徽 | 理科 | ? | 265 | 215315 |
數據來源于高考升學官網,查詢請登錄:www.cReDITsaiLING.coM |
2、安慶師范大學簡介
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是安徽近代高等教育的發(fā)源地。1897年,清代著名省學敬敷書院在此辦學,揭開了百年育人的序幕。1901年,敬敷書院與求是學堂合并成立安徽大學堂,后更名為安徽高等學堂。1928年省立安徽大學在此創(chuàng)辦,1946年改為國立安徽大學。菱湖校區(qū)現存的敬敷書院和國立安徽大學紅樓,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見證了學校百年發(fā)展歷程。1980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安慶師范學院。2006年,學校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07年獲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yōu)秀”等次。2017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安慶師范大學。2017年,學校進入安徽省一本招生行列。201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19年,學校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高校。
學,F有龍山、菱湖兩個校區(qū),占地面積2800畝。設有17個二級學院,72個本科專業(yè),涵蓋文學、經濟學、歷史學、法學、教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農學、藝術學等10大學科專業(yè)門類,以人文學科、社會學科、理學、工學為主要學科門類,F有教職工148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專業(yè)技術職稱540余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名師、省級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貼專家、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省皖江學者特聘教授等各類優(yōu)秀人才18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27200余人。
學校教學水平優(yōu)秀。全面對標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養(yǎng)2.0計劃,認真落實“五育并舉”要求,不斷深化以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綜合改革,深入推進“863”學院建設,大力推進教學質量工程建設。擁有國家級特色專業(yè)、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級人才培養(yǎng)模式創(chuàng)新試驗區(qū)、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精品通識課程、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等國家級質量工程建設項目15項。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9個,其中5個專業(yè)為師范專業(yè);省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18個,其中9個專業(yè)為師范專業(yè)。1門課程獲批國家級一流課程。近五年來,承擔省級以上質量工程項目566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51項。
學校學科實力較強。擁有5個省級重點學科,11個一級學科學術碩士學位點(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語言文學、數學、化學、統計學、教育學、中國史、生態(tài)學、信息與通信工程、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軟件工程),11個專業(yè)碩士學位授權類別(教育、法律、體育、翻譯、新聞與傳播、藝術、國際商務、社會工作、漢語國際教育、應用心理、機械)。建有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實驗室、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省協同創(chuàng)新中心、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15個省級科研平臺。近五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項目600余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58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