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據相關媒體報道,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鐵總)正在強力推動公司制改革,并將按照非運輸企業(yè),地方鐵路局,鐵路總公司三步“先易后難”的推動公司制改革。
經濟觀察報從相關知情人士處獲悉,在個別領域,鐵總改革邁進步伐更快,目前鐵總已經與相關公司進行過接觸,其中包括一家運輸物流業(yè)的龍頭公司,接觸的事宜不僅涵蓋業(yè)務層面,也涵蓋混改相關事宜。
此外,另一位相關人士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鐵總下屬中鐵快遠等公司已經在制定改革方案,其中中鐵快運從6月份就已經在內部編寫改革方案,并且開始業(yè)務層面開始與順豐、阿里、京東等公司進行合作,目前順豐公司相關人士已經入駐中鐵快運進行辦公。
此輪鐵總公司制改革在7月份的鐵路總公司黨組召開的中心組(擴大)會議中已現(xiàn)端倪,鐵總黨組書記、總經理陸東福在會議中強調“要積極推進鐵路總公司本級、鐵路局和總公司所屬非運輸企業(yè)的公司制改革,加強新體制、新機制建設”
中國企業(yè)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李錦對經濟觀察網表示,公司制改革是混改的基礎和先決條件,只有在公司制的基礎上,才能進一步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旄挠锌赡軙鐣Y本的進入,從而能夠減輕鐵總的負債壓力。截止2017年年底,鐵總負債總額已經達到4.7萬億,負債率達到65.03%。
鐵總的公司制改革拖延已久,2013年原鐵道部被撤銷,鐵路總公司和國家鐵路局成立,鐵路系統(tǒng)邁出改革第一步,完成“政企分開”。轉變成企業(yè)后,鐵總在公司制改革方面始終未能有較大突破,與此同時,大部分國有企業(yè)已經完成了公司制改革,李錦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鐵總的改革相較于其它央企要晚近10年左右。
李錦認為,鐵總改革緩慢主要源于三個原因:一是鐵總改制起步時間晚;二是鐵總體量巨大,改革難度大;三是鐵總是壟斷企業(yè),在政策上有些條條框框,尚不明確;四是鐵總債務負擔重。
在今年中央第六巡視組巡視完畢后,鐵總改革的腳步明顯加快。6月10日中央第六巡視組組長陳瑞萍在反饋巡視情況時曾經指出鐵總“推動中央深化鐵路改革等措施不夠有力”,對此,陸東福表示“堅決貫徹中央深化鐵路改革發(fā)展的決策部署,勇?lián)F路企業(yè)政治社會責任,奮力推進市場化經營改革”。
鐵總改革任務仍然艱巨,以地方局的公司制改革為例。一位地方鐵路局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這一改革早在盛光祖擔任鐵總總經理時就已經提出,但是遲遲難以推進,一個很主要的阻力來源于地方的站段。
目前鐵總下屬18個地方鐵路局(公司),其中廣州鐵路(集團)公司、青藏鐵路公司已經初步完成公司制改革,其余16家仍然沿用鐵路局的名稱,每一個地方鐵路局管理者轄區(qū)內若干的鐵路站段。
該地方鐵路局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目前該地方局的公司制改革還尚未開始,上層(總公司,地方局)推動意愿強烈,但阻力主要來源于一線!按蟪叨鹊母母镌谝痪推進還是有阻力,但是部(總公司)層面還是以鐵路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去思考,否則國家背的包袱越背越重,負債越來越多”。該負責人表示。
在該負責人看來,公司制改革可能會觸動一些干部職工的“奶酪”,但是公司制改革有利于社會資本的大量進入,可以有效緩解目前鐵路系統(tǒng)的負債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