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底之蛙——沒見過大天/見識短淺
【出處】《莊子·秋水》“子獨不聞夫埳井之鼃乎?謂東海之鱉曰:‘吾樂與!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則接腋持頤,蹶泥則沒足滅跗;還虷、蟹與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樂,此亦至矣。...”
【釋義】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塊天。指人沒有遠見,所知膚淺。
【示例】“所謂井底之蛙不知東海者,而長素以印度成事戒之!
清·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所謂井底之蛙不知東海者,而長素以印度成事戒之!薄濉ふ卤搿恶g康有為論革命書》
井底之蛙,所見不大;螢火之光,其亮不遠!鳌ぴS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五回
【成語性質(zhì)】貶義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坐井觀天、管中窺豹、一孔之見、目光短淺
【反義詞】智周萬物、絕代天驕、見多識廣、東海之鱉(比喻見多識廣,知識淵博的人)
【出自】:《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
【同韻詞】厚積薄發(fā)、隔霧看花、似玉如花、百卉千葩、顧而言他、一片散沙、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走馬觀花、白手成家、觸機便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