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一剪梅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云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
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根據李清照帶有自傳性的《金石錄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與趙明誠,婚后伉儷之情甚篤,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而后其父李格非在黨爭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連,被迫還鄉(xiāng),與丈夫時有別離。這不免勾起她的許多思念之情,寫下了多首詞篇,這首《一剪梅》是其中的代表作。
NO.2 武陵春
《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于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xiāng),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NO.3 如夢令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
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
應是綠肥紅瘦!
這首小詞,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卻寫得曲折委婉,極有層次。詞人因惜花而痛飲,因情知花謝卻又抱一絲僥幸心理而“試問”,因不相信“卷簾人”的回答而再次反問,如此層層轉折,步步深入,將惜花之情表達得搖曳多姿!掇@詞選》云:“短幅中藏無數曲折,自是圣于詞者!痹u價非常得當。
【篇二】
聲聲慢
《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
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 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
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這首詞大氣包舉,別無枝蔓,相關情事逐一說來,卻始終緊扣悲秋之意,深得六朝抒情小賦之神髓,而以接近口語的樸素清新的語言譜入新聲,運用凄清的音樂性語言進行抒情,又卻體現了倚聲家的不假雕飾的本色,誠屬個性獨具的抒情名作。
醉花陰
《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十八歲的李清照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崇寧二年(1103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
點絳唇
《點絳唇》
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
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
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此詞是李清照的早期作品,創(chuàng)作地點在青州。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此詞大約作于重和元年至宣和二年(1118至1120年)期間。當時趙明誠或有外任,李清照獨居青州。
【篇三】
浣溪沙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
未成沈醉意先融。
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
辟寒金小髻鬟松。
醒時空對燭花紅。
此詞當為李清照年輕時所作。據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宋哲宗元符三年),李清照結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點絳唇?蹴罷秋千》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訴衷情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
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
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此詞是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抒寫了女主人對遠游丈夫的綿綿情思。作者用寥寥44個字,寫出女主人種種含蓄的活動及復雜曲折的心理,惟妙惟肖。成功的心理刻劃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使讀者拍案稱絕,驚嘆不已。
菩薩蠻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云碧,
背窗雪落爐煙直。
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此詞作于作者南渡之后的最初幾年。靖康之變后,李清照與趙明誠的家鄉(xiāng)青州府失陷,家藏十余屋的書畫古器被焚,徽、欽二帝被俘,高宗在南京即位。趙明誠南下江寧任職,李清照隨之南遷。隨之趙明誠病故,給李清照極大的打擊,特別是南渡以后國破家亡,滿目慘淡使得她更感凄楚悲涼。于是,李清照帶著丈夫殘存的書畫、金石、碑帖等物流徙各地,曾住過建康、金華等地,最后才落腳于杭州。
事近
《好事近》
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jié)。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
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
此首詞的寫作的時間大多數研究李清照的學者認為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比如:陳美祖在她的《李清照詞新釋輯評》中推斷發(fā)生的時間背景系在趙明誠謝世的翌年春天所作。李清照剛剛經歷了痛失愛侶,個人精神極為空虛寂寞,又正值春將逝去,李清照從夢中驚醒,寫下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