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理解是語文考察綜合能力比較強的一項知識點,也是比較難的一個知識點,因為題目中沒有固定的解答模式,所以同學(xué)需要多做題,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下面是宋史呂余慶傳閱讀訓(xùn)練題及其答案,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呂余慶,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偏諱,因以字行。祖兗,橫海軍節(jié)度判官。父琦,晉兵部侍郎。余慶以蔭補千牛備身,歷開封府參軍,遷戶曹掾。晉少帝弟重睿領(lǐng)忠武軍節(jié)度,以余慶為推官。仕漢歷周遷濮州錄事參軍太祖領(lǐng)同州節(jié)制聞余慶有材奏為從事世宗問曰得非嘗為濮州糾曹者乎即以為定國軍掌書記。世宗嘗鎮(zhèn)澶淵,濮為屬郡,故知其為人也。
太祖歷滑、許、宋三鎮(zhèn),余慶并為賓佐。及即位,自宋、亳觀察判官召拜給事中,充端明殿學(xué)士。清泰中,琦亦居是職,官秩皆同,時人榮之。未幾,知開封府。太祖征潞及揚,并領(lǐng)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遷戶部侍郎。丁母憂。荊湖平,出知潭州,改襄州,遷兵部侍郎、知江陵府。召還,以本官參知政事。
蜀平,命知成都府。時盜賊四起,軍士恃功驕恣,大將王全斌等不能戢下。一日,藥市始集,街吏馳報有軍校被酒持刃奪賈人物。余慶立捕斬之以徇,軍中畏伏,民用按堵。就加吏部侍郎。歸朝,兼劍南、荊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fā)運等使。開寶六年,與宰相更知政事印,旋以疾上表求解機務(wù),拜尚書左丞。九年,卒,年五十。贈鎮(zhèn)南軍節(jié)度。
余慶重厚簡易,自太祖繼領(lǐng)藩鎮(zhèn),余慶為元僚。及受禪,趙普、李處耘皆先進用,余慶恬不為意。未幾,處耘黜守淄州,余慶自江陵還,太祖委曲問處耘事,余慶以理辨釋,上以為實,遂命參知政事。會趙普忤旨,左右爭傾普,余慶獨辨明之,太祖意稍解,時稱其長者。至道中,以弟端為宰相,特詔贈侍中。(宋史,卷二百六十三)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仕漢歷周遷濮州/錄事參軍/太祖領(lǐng)同州/節(jié)制聞余慶有材/奏為從事/世宗問曰/得非嘗為濮州糾曹者乎/
B.仕漢歷周/遷濮州錄事參軍/太祖領(lǐng)同州節(jié)制/聞余慶有材/奏為從事/世宗問曰/得非嘗為濮州糾曹者乎/
C.仕漢歷周/遷濮州錄事參軍/太祖領(lǐng)同州/節(jié)制聞余慶/有材奏為從事/世宗問曰/得非嘗為濮州糾曹者乎/
D.仕漢歷周遷濮州/錄事參軍/太祖領(lǐng)同州節(jié)制/聞余慶有材奏/為從事/世宗問曰/得非嘗為濮州糾曹者乎/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古人要對君主或尊長之名避諱,呂余慶本名胤,與宋太祖趙匡胤名字中的一個字“胤”相同,故稱偏諱。
B.官秩剛開始指官員的俸祿,后來因為官員的俸祿與其職位品級對應(yīng),官秩也就指官員的官位品級。
C.呂余慶作為皇帝的舊部功臣,一生辦事干練功勛卓著,他死后皇帝就贈予他的子孫鎮(zhèn)南軍節(jié)度一職。
D.禪讓是古代傳說中的王位傳遞形式,但后來在王朝更替時也稱禪讓,其實是奉禪讓之名,行奪權(quán)之實。
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宋太祖趙匡胤聽說呂余慶有才干,便向周世宗舉薦其為從事,不料周世宗早已對呂余慶有所了解,因為呂余慶任職的濮州曾是周世宗鎮(zhèn)守澶淵時的屬郡。
B.呂余慶在宋太祖即位后便受到恩寵,把他從一個地方的觀察判官擢升為給事中,同時他的父親也榮膺此職,父子同朝為官官秩相同,當(dāng)時的人很是羨慕。
C.呂余慶去成都任職之前,蜀地盜匪橫行,軍人恃功自傲,大將王全斌等人無力管束軍隊,呂余慶到任后即抓捕帶頭為非作歹的士兵,軍隊才懾服。
D.當(dāng)權(quán)臣趙普因為忤旨被罷免后,原來的同僚們爭著構(gòu)陷趙普,唯有呂余慶盡力給宋太祖辨明情況,宋太祖的怒氣漸漸緩釋了,還稱贊他是一個寬厚長者。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余慶以蔭補千牛備身,歷開封府參軍,遷戶曹掾。
(2)一日,藥市始集,街吏馳報有軍校被酒持刃奪賈人物。
答案:
10.B【解析】“仕漢歷周”應(yīng)斷開,指呂余慶在五代時的漢周兩朝任職!斑w”是“升官”,故“濮州錄事參軍”后要斷開!邦I(lǐng)”是動詞“兼任”,“同州節(jié)制”是官名,故后面要斷開!奥動鄳c有材”是一個兼語句,應(yīng)斷開!笆雷凇焙笾苁雷冢是懊鏀嚅_,“問曰”后斷開!暗梅恰酢笔枪潭ň涫,斷為一句。原文標點:仕漢歷周,遷濮州錄事參軍。太祖領(lǐng)同州節(jié)制,聞余慶有材,奏為從事。世宗問曰:“得非嘗為濮州糾曹者乎?”
11.C【解析】本選項考察考生對“贈官”制度的理解,“贈官”指古代朝廷對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職。
12.B【解析】原文是說呂余慶的父親呂琦是在后唐清泰年間擔(dān)任給事中,故父子兩人不是同時任此職。
13.(1)呂余慶憑借先代恩蔭補任千牛備身,歷任開封府參軍,后升任戶曹屬官。(采分點:以、蔭、補、歷)
(2)一天,藥市剛剛開集,街吏飛馳上報有軍校喝醉酒持刀搶奪商販貨物。(采分點:始,馳,被酒,奪。被酒,解釋為中酒,即喝醉了)
【參考譯文】
呂余慶,幽州安次人,本名胤,犯太祖名諱,因而以字行世。他的祖父呂兗,任橫海軍節(jié)度判官。他的父親呂琦,在后晉任兵部侍郎。呂余慶憑借先代恩蔭補任千牛備身,歷任開封府參軍,后升任戶曹屬官。后晉少帝的弟弟石重睿兼任忠武軍節(jié)度時,任命呂余慶為推官。從后漢到后周一直任官,后升任濮州錄事參軍。宋太祖兼任同州節(jié)制時,聽說呂余慶有才干,上奏任命為從事。后周世宗問道:“莫不是曾經(jīng)任濮州糾曹的那個人嗎?”就任命為定國軍掌書記。后周世宗曾經(jīng)鎮(zhèn)守澶淵,濮州是屬郡,因此知道呂余慶的為人。
宋太祖歷任滑、許、宋三州節(jié)度,呂余慶一直任賓佐。宋太祖即位后,把他從宋、亳觀察判官任上召入朝廷,任命為給事中,充任端明殿學(xué)士。后唐清泰年間,呂琦也曾任此職,官位品級都相同,當(dāng)時人認為他家很榮幸。不久,任開封府知府。太祖征討潞州及揚州時,他都兼任上都副留守。建隆三年,升任戶部侍郎。遭母喪。荊湖平定后,出朝任潭州知州,改任襄州知州,升任兵部侍郎、江陵府知府。召他回朝,以本官參知政事。
平定蜀地后,任命他為成都知府。當(dāng)時盜賊四起,軍隊士兵恃功驕縱,大將王全斌等人不能管束部下。一天,藥市剛剛開集,街吏飛馳上報有軍校喝醉酒持刀搶奪商販貨物。呂余慶立即派人捕捉來斬首示眾,軍中畏服,百姓安寧。朝廷即可加任吏部侍郎;氐匠⒑螅群蠹嫒蝿δ、荊南等道都提舉、三司水陸發(fā)運等使。開寶六年,與宰相交替執(zhí)掌政事印,不久因病上表請求解除處理機務(wù)之任,朝廷便授任他為尚書左丞。開寶九年,去世,終年五十歲。追贈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
呂余慶為人厚重簡約,太祖歷任藩鎮(zhèn)節(jié)度,呂余慶一直是僚佐之首。太祖受禪即位后,趙普、李處耘都首先被提升任用,呂余慶絲毫不在意。不久,李處耘被貶鎮(zhèn)守淄州,呂余慶從江陵回朝,太祖委婉地向他問起李處耘的事,呂余慶以理分辨解釋,太祖認為符合實情,于是任命他為參知政事。適逢趙普違逆旨意,大臣們爭相排擠傾軋趙普,只有呂余慶替趙普辯明,太祖怒意稍微緩解,當(dāng)時人們稱贊呂余慶為長者。至道年間,朝廷任命他的弟弟呂端為宰相,特詔追贈呂余慶為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