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貴州都勻一名患重度抑郁癥的初中女生,站在17樓頂欲輕生。消防人員剛剛到場的時候,還能靠近少女并與其對話。5分鐘后,她情緒激動,就不讓消防人員靠近了。女生所在學校的校長到場后,以遞水為由,趁她不注意,一把拽住衣服將其拉回,消防人員隨即將女孩抱住救出。(9月12日澎湃新聞)
在為這位校長的勇敢機智點贊的同時,不得不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校園里再出現(xiàn)類似的事故,還會不會這樣幸運呢?學校里到底潛藏著多少患有重度抑郁癥或心理疾病的學生?
事實上,這類學生和其他學生混雜在一起,往往很難發(fā)現(xiàn),再加上不少學校關注的大多是學生的成績,而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重視度不夠,因而難以及時發(fā)現(xiàn),把問題消滅于萌芽之中。很多學校和老師也往往只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才去重視,但為時已晚。因此,學校有必要建立起一種針對特殊學生救助幫扶的預防干預機制,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心理不健康的學生的表現(xiàn)具有長期性、突發(fā)性、隱蔽性,表面上和正常學生沒有多大差別,一樣聽課,一樣上下學,但如果仔細觀察,他們在言行上還是會有所不同:有的不善交談,有的學習成績突然下降,有的沉迷于網絡游戲,有的和同學關系緊張,有的上課不夠專心等。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辦公室,做好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指導工作,督促他們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要多留意這些“問題學生”。當然,還要利用空閑時間,深入到教室,多聽聽學生的聲音,及時找到那些表面正常實則有不正常之處的學生。
一些不健康的情緒如果長期得不到及時的疏導,累積起來,很容易產生問題,并以極端的形式爆發(fā)出來,打我們個措手不及。與其坐等問題的發(fā)生,倒不如主動地為學生提供一些心理疏導的方法,做好自我診斷,提高心理的韌性,幫助他們開心度過青春歲月。對于學校而言,既要開齊課程、開全課時,加強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同時,又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比如,可以從社會上邀請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定期到學校講解心理健康常識,普及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客觀冷靜地面對成長道路上的問題。
學校和老師經過明察暗訪,一旦把某些學生定性為“問題學生”,就要采取必要的跟蹤服務措施。當然這些措施都需在暗中進行,不能明目張膽,以防給這些心理有疾病的學生雪上加霜。做心理工作時也要做到潤物細無聲,找到發(fā)力點,避免用錯力,隔山打牛是不行的。
另外,也要增設必要的安保設備,為學生織牢安全防護網。如各個樓層的防護設備必不可少,關鍵路段要有安保人員。監(jiān)控設施要做到全覆蓋、零死角。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有危險傾向,及時出手阻攔,阻止事態(tài)的發(fā)展。
最后,要做好家校合作,齊心協(xié)力做好學生的思想管控工作。學校一旦發(fā)現(xiàn)有心理疾患的學生,要及時通知家長,讓他們多關心一下孩子,必要的時候,要讓學生及時就醫(yī),不能等也不能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