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貴州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在貴州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的分數(shù)在297至369分,位次為193150至100367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貴州高考考生需要考在297至369區(qū)間才能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一、貴州考多少分能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
1、2022年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0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76537名;
2、2021年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297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83047名;
3、2020年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30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93150名;
4、2022年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6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1532名;
5、2021年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80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00367名;
6、2020年貴州考生上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36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10176名;
二、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在貴州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貴州 | 理科 | 專科 | 304 | 176537 | 省政府 |
2022 | 貴州 | 文科 | ? | 368 | 101532 | 省政府 |
2、2021年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貴州 | 理科 | ? | 297 | 183047 | 省政府 |
2021 | 貴州 | 文科 | ? | 380 | 100367 | 省政府 |
3、2020年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在貴州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貴州 | 理科 | ? | 300 | 193150 | 省政府 |
2020 | 貴州 | 文科 | ? | 369 | 110176 | 省政府 |
全國計算機專業(yè)大學排名
序號 | 學校名稱 | 評估結果 | 專業(yè) |
1 | 北京大學 | A+ | 計算機 |
2 | 清華大學 | A+ | 計算機 |
3 | 浙江大學 | A+ | 計算機 |
4 | 國防科技大學 | A+ | 計算機 |
5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A | 計算機 |
6 | 北京郵電大學 | A | 計算機 |
7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A | 計算機 |
8 | 上海交通大學 | A | 計算機 |
9 | 南京大學 | A | 計算機 |
10 | 華中科技大學 | A | 計算機 |
11 | 電子科技大學 | A | 計算機 |
12 | 北京交通大學 | A- | 計算機 |
13 | 北京理工大學 | A- | 計算機 |
14 | 東北大學 | A- | 計算機 |
15 | 吉林大學 | A- | 計算機 |
16 | 同濟大學 | A- | 計算機 |
17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A- | 計算機 |
18 | 武漢大學 | A- | 計算機 |
19 | 中南大學 | A- | 計算機 |
20 | 西安交通大學 | A- | 計算機 |
21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A- | 計算機 |
22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A- | 計算機 |
23 | 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 | A- | 計算機 |
24 | 中國人民大學 | B+ | 計算機 |
25 | 北京工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26 | 北京科技大學 | B+ | 計算機 |
27 | 南開大學 | B+ | 計算機 |
28 | 天津大學 | B+ | 計算機 |
29 | 大連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30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B+ | 計算機 |
31 | 復旦大學 | B+ | 計算機 |
32 | 華東師范大學 | B+ | 計算機 |
33 | 東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3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B+ | 計算機 |
35 | 南京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36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B+ | 計算機 |
37 | 合肥工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38 | 廈門大學 | B+ | 計算機 |
39 | 山東大學 | B+ | 計算機 |
40 | 湖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41 | 中山大學 | B+ | 計算機 |
42 | 華南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43 | 四川大學 | B+ | 計算機 |
44 | 重慶大學 | B+ | 計算機 |
45 | 西南交通大學 | B+ | 計算機 |
46 | 重慶郵電大學 | B+ | 計算機 |
47 | 解放軍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48 | 北京師范大學 | B | 計算機 |
49 | 天津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50 | 山西大學 | B | 計算機 |
51 | 河北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52 | 沈陽建筑大學 | C+ | 計算機 |
53 | 遼寧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54 | 上海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55 | 上海海洋大學 | C+ | 計算機 |
56 | 常州大學 | C+ | 計算機 |
57 | 浙江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58 | 浙江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59 | 溫州大學 | C+ | 計算機 |
60 | 福建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61 | 南昌大學 | C+ | 計算機 |
62 | 鄭州大學 | C+ | 計算機 |
63 | 武漢科技大學 | C+ | 計算機 |
64 | 湖南科技大學 | C+ | 計算機 |
65 | 廣西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66 |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 C+ | 計算機 |
67 | 貴州大學 | C+ | 計算機 |
68 | 昆明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69 | 長安大學 | C+ | 計算機 |
70 | 青島大學 | C+ | 計算機 |
71 | 西安郵電大學 | C+ | 計算機 |
72 | 北京工商大學 | C | 計算機 |
73 | 河北工程大學 | C | 計算機 |
74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C | 計算機 |
75 | 中北大學 | C | 計算機 |
76 | 東北電力大學 | C | 計算機 |
77 | 長春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78 | 上海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79 | 安徽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80 | 江西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81 | 山東財經大學 | C | 計算機 |
82 | 河南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83 | 鄭州輕工業(yè)學院 | C | 計算機 |
84 | 湘潭大學 | C | 計算機 |
85 | 華南農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86 | 西安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87 | 西安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88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C | 計算機 |
89 | 三峽大學 | C | 計算機 |
90 | 揚州大學 | C | 計算機 |
91 | 大連大學 | C | 計算機 |
92 | 廣東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93 | 中央民族大學 | C- | 計算機 |
94 | 沈陽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95 | 黑龍江大學 | C- | 計算機 |
96 | 上海海事大學 | C- | 計算機 |
97 | 江蘇科技大學 | C- | 計算機 |
98 | 華僑大學 | C- | 計算機 |
99 | 東華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100 | 江西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101 | 大連海事大學 | B | 計算機 |
102 | 長春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103 | 哈爾濱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104 | 燕山大學 | B | 計算機 |
105 | 華東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106 | 上海大學 | B | 計算機 |
107 | 蘇州大學 | B | 計算機 |
108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109 | 河海大學 | B | 計算機 |
110 | 江蘇大學 | B | 計算機 |
111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 B | 計算機 |
112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113 | 安徽大學 | B | 計算機 |
114 | 中國海洋大學 | B | 計算機 |
115 | 中國地質大學 | B | 計算機 |
116 | 武漢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117 | 暨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118 | 深圳大學 | B | 計算機 |
119 | 西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120 | 蘭州大學 | B | 計算機 |
121 | 火箭軍工程大學 | B | 計算機 |
122 | 北方工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123 | 中國農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124 | 首都師范大學 | B- | 計算機 |
125 | 天津工業(yè)大學 | B- | 計算機 |
126 | 華北電力大學 | B- | 計算機 |
127 | 太原理工大學 | B- | 計算機 |
128 | 內蒙古大學 | B- | 計算機 |
129 | 沈陽航空航天大學 | B- | 計算機 |
130 | 東華大學 | B- | 計算機 |
131 | 南京郵電大學 | B- | 計算機 |
132 | 江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133 | 浙江工商大學 | B- | 計算機 |
134 | 福州大學 | B- | 計算機 |
135 | 山東科技大學 | B- | 計算機 |
136 | 濟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137 | 華中師范大學 | B- | 計算機 |
138 | 廣西大學 | B- | 計算機 |
139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 | B- | 計算機 |
140 | 云南大學 | B- | 計算機 |
141 | 西北大學 | B- | 計算機 |
142 | 青海師范大學 | B- | 計算機 |
143 | 新疆大學 | B- | 計算機 |
144 | 中國石油大學 | B- | 計算機 |
145 | 空軍工程大學 | B- | 計算機 |
146 | 北京化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147 | 北京語言大學 | C+ | 計算機 |
148 | 中國傳媒大學 | C+ | 計算機 |
149 | 中國民航大學 | C+ | 計算機 |
150 | 河北大學 | C+ | 計算機 |
151 | 江西財經大學 | C- | 計算機 |
152 | 河南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153 | 河南大學 | C- | 計算機 |
154 | 河南師范大學 | C- | 計算機 |
155 | 武漢工程大學 | C- | 計算機 |
156 | 武漢紡織大學 | C- | 計算機 |
157 | 湖北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158 | 長沙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159 | 海南大學 | C- | 計算機 |
160 | 桂林理工大學 | C- | 計算機 |
161 | 西南石油大學 | C- | 計算機 |
162 | 重慶交通大學 | C- | 計算機 |
163 | 西華大學 | C- | 計算機 |
164 | 西南財經大學 | C- | 計算機 |
165 | 西安石油大學 | C- | 計算機 |
166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 C- | 計算機 |
167 | 湖南工業(yè)大學 | C- | 計算機 |
168 | 海軍航空工程學院 | C- | 計算機 |
公辦二本大學排行榜
全國排名 | 院校名稱 | 辦學性質 | 批次 |
1 | 廣東財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 | 貴州醫(y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 | 重慶醫(y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4 | 遵義醫(y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5 | 上海海關學院 | 公辦 | 二本 |
6 | 廣東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7 | 天津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8 | 西安郵電大學 | 公辦 | 二本 |
9 | 四川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0 |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1 | 集美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2 | 重慶理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3 | 北京聯(lián)合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4 | 上海商學院 | 公辦 | 二本 |
15 | 蘇州科技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6 | 成都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7 | 福建中醫(yī)藥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8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19 | 廣東醫(yī)科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0 | 重慶工商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1 | 貴州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2 | 廈門醫(y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3 | 云南師范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4 | 天津外國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5 | 新鄉(xiāng)醫(yī)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6 | 湖北醫(yī)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27 | 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8 |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 公辦 | 二本 |
29 | 溫州大學 | 公辦 | 二本 |
30 | 廈門理工學院 | 公辦 | 二本 |
三、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最新介紹
一、學院簡介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2017年3月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隸屬貴州貴安新區(qū)管委會,為全日制公辦普通高職院校,以全日制高等教育為主,中等職業(yè)教育為輔,同時舉辦非學歷教育。學院的前身是貴州省電子工業(yè)學校,始建于1979年,是一所以培養(yǎng)電子信息技術、機械加工和電氣控制技術為主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yè)學校、國家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學校。 學校位于國家級新區(qū)貴安新區(qū)馬場科技新城,占地面積870畝,投資21.6億元,建筑面積40萬平方米,辦學規(guī)模10000人。學校校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生活便利,東鄰“七星湖濕地公園”,南鄰青山,西鄰“富士康小鎮(zhèn)”,北鄰“011基地302醫(yī)院”,隔路相鄰“貴安新區(qū)電子信息產業(yè)園”、“貴安新區(qū)高端制造產業(yè)園”等西南地區(qū)產業(yè)企業(yè)集中的園區(qū),是職業(yè)院校學習、實習及就業(yè)的典型優(yōu)化模式。 學校首批開設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電信服務與管理”、“數(shù)控技術”、“汽車電子技術”、“軟件技術”、“電子商務”等8個專業(yè),F(xiàn)有貴安財政支持建設的020電商人才孵化基地,大數(shù)據(jù)實訓室、計算機云計算實訓室、虛擬現(xiàn)實體驗中心。校內建設實訓基地有:電工電子與自動化技術實訓基地、電子技術應用實訓基地、網絡實訓基地、廣告制作實訓基地等。實訓儀器、設備臺套數(shù)和設施工位充足、技術先進,能夠滿足目前開設的各專業(yè)實訓教學計劃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 二、招生就業(yè) 為適應貴州經濟社會發(fā)展,結合貴安產業(yè)園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我校將繼續(xù)堅持質量立校、品質建校的辦學理念,重視實踐教學,定期修訂各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完善教學質量監(jiān)控體系,鼓勵教學方法改革創(chuàng)新。 1.拓展辦學渠道,走多元化辦學路子,有效的擴大生源,立足市場需求,大力采用“訂單招生”、“定向培養(yǎng)”模式,確保學生畢業(yè)就業(yè)穩(wěn)定性。 2.通過推優(yōu),采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素質教育,創(chuàng)業(yè)教育”等模式,確保高職升入本科段升學渠道暢通。 三、校企合作重大成果 為了更好的適應職業(yè)教育及大數(shù)據(jù)產業(yè)的發(fā)展需求,學校將依托新區(qū)落戶各產業(yè)園的高新企業(yè),強化校企技術合作、加強專業(yè)培養(yǎng),提高師生的專業(yè)技術能力,開拓畢業(yè)生高端就業(yè)渠道。 大數(shù)據(jù)的發(fā)展,是以網絡和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為依托的,為適應大數(shù)據(jù)時代,4月16日,我校本著“產業(yè)發(fā)展,人才先行“的理念,積極開展與國家服務外包人力資源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共同成立了貴州華唐貴電服務外包發(fā)展有限公司,建立了貴州省內最大的現(xiàn)代服務業(yè)人才培養(yǎng)示范基地,成為商教兩用呼叫培訓中心。2017年,學校與德國FESTO企業(yè)合作,共建貴州中德職教集團工業(yè)4.0實訓基地、與印度國家信息技術學院(NIIT)合作建立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NIIT大數(shù)據(jù)軟件學院;與美國思科公司合作建立思科網絡技術學院;與德國貴州商會共建貴州中德職教集團。 四、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 (一) 發(fā)展目標 1.學校堅持以培養(yǎng)初中后5年一貫制高職學生為主、三年制中專學生為輔的辦學層次;努力培養(yǎng)“綜合素質優(yōu)、專業(yè)技能強、文化品位高、就業(yè)(升學)創(chuàng)業(yè)能力優(yōu),且具有一定特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2.大力發(fā)展繼續(xù)教育和職業(yè)培訓,各類繼續(xù)教育穩(wěn)定在5000人左右;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爭取在現(xiàn)有基礎上,開展多種形式的國際合作辦學。 (二)專業(yè)建設 堅持以學科專業(yè)建設為龍頭,加強科學研究與科技創(chuàng)新等平臺建設。計劃2017年至2020年五年內完成電子通信學院、電氣工程學院、機械工程學院、大數(shù)據(jù)學院、新能源汽車學院、大健康學院、商務學院、VR產業(yè)學院等8個學院的建設。完成機械類、計算機類、汽車類、電子信息類、自動化類、商貿及其他類共51個專業(yè)的開設。 (三)優(yōu)化教師結構,引進高技能人才 確立 “人才強院”發(fā)展戰(zhàn)略,積極培養(yǎng)和引進人才,努力優(yōu)化師資隊伍結構,出臺了一系列高端人才引進的優(yōu)惠政策,重點引進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和有企業(yè)背景并善于解決技術難題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大力提倡企業(yè)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培養(yǎng)大量既熟悉新經濟又掌握傳統(tǒng)產業(yè)技能的人才。 貴州電子科技職業(yè)學院作為貴安新區(qū)唯一的一所直屬高職院校,學校將站在新起點,肩負新使命,緊緊抓住職業(yè)教育大力發(fā)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發(fā)揮職業(yè)教育的優(yōu)勢與特色,為貴州經濟的發(fā)展培養(yǎng)高技術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