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最新廣西招生考試院公布的數(shù)據(jù),貴州商學院在廣西招生錄取數(shù)據(jù)顯示,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的分數(shù)在354至405分,位次為129113至24027位次區(qū)間內,所以我們預測2023年廣西高考考生需要考在354至405區(qū)間才能上貴州商學院。
一、廣西考多少分能上貴州商學院
1、2022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3155名;
2、2021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359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5873名;
3、2021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理科最低分需要416分,錄取最低位次為85578名;
4、2020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理科最低分需要35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129113名;
5、2022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84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5244名;
6、2021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471分,錄取最低位次為26471名;
7、2020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中外合作):文科最低分需要388分,錄取最低位次為47516名;
8、2020年廣西考生上貴州商學院:文科最低分需要405分,錄取最低位次為39416名;
二、貴州商學院在廣西的2020-2022錄取分數(shù)線和錄取位次
1、2022年貴州商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79 | 114433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19 | 83155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49 | 40192 | 省政府 |
2022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84 | 25244 | 省政府 |
2、2021年貴州商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59 | 125873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16 | 85578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71 | 26471 | 省政府 |
2021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78 | 24027 | 省政府 |
3、2020年貴州商學院在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和位次
年份 | 招生省份 | 科目類型 | 所在批次/段 | 最低錄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屬于 |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354 | 129113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理科 | 本二 | 417 | 85226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388 | 47516 | 省政府 |
2020 | 廣西 | 文科 | 本二 | 405 | 39416 | 省政府 |
211院校排名
211院校排名 | 學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全國排名 |
1 | 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 |
2 | 清華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2 |
3 | 上海交通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3 |
4 | 浙江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4 |
5 | 武漢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5 |
6 | 南京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7 | 復旦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6 |
8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8 |
9 | 華中科技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9 |
10 | 中國人民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0 |
11 | 天津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12 | 北京師范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0 |
13 | 西安交通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2 |
14 | 吉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3 |
15 | 山東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4 |
16 | 國防科技大學 | 世界一流大學 | 14 |
17 | 中山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5 |
18 | 南開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6 |
19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7 |
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8 |
21 | 四川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19 |
22 | 同濟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0 |
23 | 廈門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1 |
24 | 北京理工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2 |
25 | 東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3 |
26 | 華南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4 |
27 | 大連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28 | 華東師范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5 |
29 | 中南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30 | 西北工業(yè)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6 |
31 | 中國農業(yè)大學 |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 | 28 |
32 | 東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29 |
33 | 湖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34 | 電子科技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0 |
35 | 蘭州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2 |
36 | 北京科技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3 |
37 | 重慶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4 |
38 | 武漢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5 |
39 | 南京理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5 |
40 | 西南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7 |
41 | 華中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37 |
42 | 中國海洋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38 |
43 | 暨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39 |
44 | 河海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0 |
45 | 南京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0 |
46 | 北京交通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1 |
47 | 南京農業(yè)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2 |
48 | 華東理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3 |
49 | 蘇州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4 |
50 | 華中農業(yè)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5 |
51 |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46 |
52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6 |
53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8 |
54 | 合肥工業(yè)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49 |
55 | 西南交通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0 |
56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1 |
57 | 西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2 |
58 | 湖南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2 |
59 | 鄭州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3 |
60 | 東北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3 |
61 | 北京郵電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57 |
62 | 華南師范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7 |
63 | 哈爾濱工程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58 |
64 | 上海財經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59 |
65 | 云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0 |
66 | 上海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1 |
67 | 西南財經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2 |
68 | 東華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3 |
69 | 中國政法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3 |
70 | 海軍軍醫(yī)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4 |
71 | 北京化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65 |
72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7 |
73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9 |
74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69 |
75 | 南昌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0 |
76 | 中國傳媒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0 |
77 | 太原理工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1 |
78 | 北京工業(yè)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2 |
79 | 空軍軍醫(yī)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2 |
80 | 江南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3 |
81 | 陜西師范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75 |
82 | 中國礦業(yè)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77 |
83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79 |
84 | 福州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1 |
85 | 北京林業(yè)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2 |
86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中國一流大學 | 83 |
87 | 安徽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84 |
88 | 中央民族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85 |
89 | 長安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0 |
90 | 遼寧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1 |
91 | 貴州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3 |
92 | 中央財經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96 |
93 | 北京體育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98 |
94 | 河北工業(yè)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99 |
95 |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99 |
96 | 東北農業(yè)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0 |
97 | 東北林業(yè)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3 |
98 | 四川農業(yè)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5 |
99 | 中國藥科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105 |
100 | 新疆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08 |
101 |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3 |
102 |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4 |
103 | 天津醫(yī)科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5 |
104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中國一流大學 | 116 |
105 | 大連海事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19 |
106 | 廣西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2 |
107 | 華北電力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3 |
108 | 內蒙古大學 | 中國高水平大學 | 129 |
109 | 海南大學 | 區(qū)域一流大學 | 143 |
110 | 石河子大學 | 區(qū)域一流大學 | 167 |
111 | 寧夏大學 | 區(qū)域一流大學 | 170 |
112 | 延邊大學 | 區(qū)域一流大學 | 170 |
113 | 中央音樂學院 | 世界高水平大學 | 175 |
114 | 西藏大學 | 區(qū)域一流大學 | 200 |
115 | 青海大學 | 區(qū)域一流大學 | 216 |
考志愿可以填多少個
高考一共能報6個平行志愿,可以報6個學校,每個學校專業(yè)可報6個。平行志愿有三個“一”,一個是同一批次,一個是一個投檔時間段內,再一個是可以填幾個并列的院校志愿。平行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并列、位次優(yōu)先、遵循志愿、一輪投檔。
高考志愿可以填寫數(shù)量如下:
1、新高考地區(qū)(14個省市):
1)福建、江蘇:最多可填40個志愿;
2)廣東、湖北、湖南:最多可填45個志愿;以上5個省份都是以“院校專業(yè)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1個志愿,每個志愿設置6個專業(yè)志愿和一個“是否服專業(yè)調劑”選項。
3)河北、重慶:最多可填96個志愿;
4)遼寧:最多可填112個志愿;以上3個省市都是以“專業(yè)(類)+院!睘閱挝唬1個專業(yè)(類)+院校就是1個志愿,沒有專業(yè)服從調劑選項。
5)上海、海南:以“院校專業(yè)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24個志愿;
6)北京:以“院校專業(yè)組”為單位,1個院校專業(yè)組就是1個志愿,最多可填30個志愿;
7)浙江:以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yè)(類)作為一個志愿單位,最多可填80個志愿;
三、貴州商學院最新介紹
貴州商學院沿于1947年的“貴陽市尚信高級會計職業(yè)學!保琴F州商科教育的發(fā)祥地。1952年,貴州省教育廳決定將貴陽市尚信高級會計職業(yè)學校和建中會計訓練班、求是會計補習班、知新會計補習班三所私立會計教育機構接收組建為“貴州省貿易中等技術學!;1961年與貴州省糧食學校合并成立“貴州省商業(yè)學!;1987年升格為“貴州商業(yè)?茖W校”;1993年更名為“貴州商業(yè)高等?茖W校”;2015年,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貴州商學院”,同年招收首屆本科生;2018年,貴州省人民政府將學校由省商務廳劃轉省教育廳管理,并確定辦學規(guī)模為12000人;2019年,學校順利通過學士學位授權單位評估。學校現(xiàn)有在校生10120人,其中全日制本科在校生9851人,?粕111人,高等教育成人本?茖W生158人。升本后,學校被列為貴州省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fā)展試點單位,學校進入了新的發(fā)展階段。 學校以商為名、因商而建、依商而興,始終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為己任。建校以來,秉承“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校訓,歷經艱辛,四易校址,六度更名,一代代貴商人不忘初心、艱苦奮斗、勇?lián)姑。新中國成立后,立足貴州,培養(yǎng)了一批批服務*建設的商科技術人才;改革開放后,以市場為導向,求真務實,培養(yǎng)了一批批服務貴州發(fā)展的高級專門人才;進入21世紀,探索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砥礪深耕,培養(yǎng)了一批批扎根貴州大地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升本后,深化產學合作,強化協(xié)同育人,不斷推進學校內涵建設和轉型發(fā)展。74年的辦學歷程,歷經中專、大專及本科辦學三個階段,積累了一定的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經驗,培養(yǎng)了8萬多商科英才,為貴州經濟社會發(fā)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舉辦本科教育以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學校黨委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出特色、辦出水平,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艱苦奮斗、開拓進取,堅定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服務地方經濟與行業(yè)發(fā)展,構建并逐步完善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改善辦學條件,推進教學規(guī)范化建設,教學質量逐步提高,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 學校堅持*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尚信塑品 致用立身”的校訓,堅定地方性、應用型辦學定位,以建設高水平新型商科院校為目標,以高質量發(fā)展統(tǒng)籌學校發(fā)展全局,面向現(xiàn)代服務業(yè)和商業(yè)數(shù)字化,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明思路、補短板、強弱項,培養(yǎng)符合新時代要求,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專業(yè)基礎實、實踐能力強,具備商業(yè)頭腦、創(chuàng)造活力、擔當精神、實干作風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學校坐落于貴陽市白云區(qū)麥架河畔,基本建成生態(tài)環(huán)境優(yōu)美、紅色文化濃郁、功能設施齊備的校園。學?傉嫉孛娣e978畝,總規(guī)劃建筑面積32.84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已建成21.29萬平方米,正在按省發(fā)改委的批復推進校園二期工程建設,項目規(guī)模11.5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7585.42萬元。館藏紙質圖書108.14萬冊。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需要。 學校持續(xù)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建立了一支基本適應本科教育教學的師資隊伍,F(xiàn)有專任教師457人、外聘教師102人,生師比為19.66∶1。具有高級職稱的專任教師192人,占專任教師總數(shù)的42.01%;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專任教師369人,占比為80.74%;“雙師雙能型”教師129人,占比為28.23%。獲貴州省“優(yōu)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3人,貴州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1人,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1人,貴州省“三八紅旗手”稱號1人,貴州省教育廳通報表彰“全省教育系統(tǒng)表現(xiàn)突出教師”4人,校級優(yōu)秀教師35人;22人次在全國和省級教學競賽中獲獎;有省級一流師資團隊2個,省級教學名師3人。 學校聚焦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質量穩(wěn)步提升。學校設有11個教學單位,面向1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招收本科生。開設有28個本科專業(yè)(含1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yè),下同),涵蓋管理學、經濟學、工學、藝術學4個學科門類,F(xiàn)有貴州省一流本科專業(yè)4個,其中會展經濟與管理專業(yè)在《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yè)評價報告(2020—2021)》中排名全國第13位,F(xiàn)有國家級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金課”1門,省級一流課程4門。學校持續(xù)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獲批教育部新工科建設項目1項、教育部產學合作協(xié)同育人項目39項,省級教改項目35項;獲得省級教學成果獎勵5項。 學校招生“進口旺”、就業(yè)“出口暢”。2018年以來,學校在省內的文、理科錄取分數(shù)平均高出省控線36.5分、44.0分,在省外的錄取最低分文史、理工平均超出省外二本分數(shù)線40.0分和58.0分,新生年均報到率為96.52%。2019屆本科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為92.93%;受疫情影響,2020屆本科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為85.87%,2021屆本科畢業(yè)生初次就業(yè)率為80.9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立項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項目國家級61項、省級155項,學生在各類學科競賽中共獲得國家級和省級獎勵699項。2019年6月28日,《貴州日報》對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商科人才培養(yǎng)、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等進行了專題報道。 學校強化科研意識,服務能力逐步提高。近五年來,獲批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3項,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教育部重點課題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項,省重大調研課題1項,其他省級科研項目51項、廳級項目165項。主動對接地方政府、行業(yè)和企業(yè)需求,承擔橫向課題29項。《精準鎖定組織方式持續(xù)激發(fā)貴州農村產業(yè)革命強大效能》《關于“十四五”時期貴州接續(xù)推進脫貧地區(qū)發(fā)展的建議》獲得時任省委書記孫志剛的肯定性批示。獲得貴州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2項,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1項。學校作為貴州省第六批人才基地(現(xiàn)代商貿物流人才基地)和第四批省級專業(yè)技術人員繼續(xù)教育基地,依托學校辦學資源,組織舉辦、承辦各類培訓班30余期,共計培訓各類專業(yè)技術和管理人員2 000余人次,充分發(fā)揮學校的社會服務職能。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學習借鑒先進辦學理念,強化交流合作。與澳大利亞悉尼國際管理學院合作舉辦會展經濟與管理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與瑞士西北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21所國內外高校簽訂合作備忘錄。舉辦本科教育以來,共選派30名交換生出國(境)交換學習,組織管理干部和教師22批次59人赴國(境)外進行交流考察,涵蓋美國、英國、愛爾蘭、瑞士、德國、俄羅斯、新加坡等國家,接待美國蒙賽羅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國際管理學院等11批次國外高校代表團來校交流訪問。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時間截止2021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