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生活本是日日新鮮、豐富多彩的,可是被形式主義所困擾,生活就變得黯然失色、淡而無味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全面從嚴治黨從中央政治局立規(guī)矩開始,從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破題,堅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身體力行,剎住了一些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頑瘴痼疾,形式主義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收斂。但是,當前形式主義又以新的形式,披上新馬甲,花樣翻新。針對這種現(xiàn)象,*作出重要指示,“看似新表現(xiàn),實則老問題”,表明形式主義具有頑固性反復性,一遇合適機會又以隱形變異、新面目、新形式、新變種回潮反彈。
當前形式主義的共性表現(xiàn)是:虛多實少,喊口號的花架子多,抓落實的硬功夫少。具體表現(xiàn)在貫徹落實、調(diào)查研究、服務群眾、項目建設、召開會議、改進文風、責任擔當、工作實效、履行職責、對待問題這10個方面,派生出來十大形式主義新表現(xiàn)、新變種、新花樣。
貫徹落實機械式
個別地方單位的領導干部,對學習領會*,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習慣于作“傳聲筒”“播放器”,表態(tài)很多,調(diào)門很高,但行動很少,落實很差,虛多實少,僅僅滿足于“輪流圈閱”“層層轉(zhuǎn)發(fā)”“安排部署”。個別領導干部甚至思想認識不到位,保障機制不到位,落實責任不到位,一些具體工作和責任落實僅在嘴上“空跑”、在紙上“旅行”,壓力傳導遞減,缺少具體抓手,存在應付了事的現(xiàn)象。對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有的干部說的天花亂墜,敷衍應對,有些則說一套做一套,會上熱烘烘,會后就放松,再過幾天就無影無蹤,雨過地皮濕,陷入“走過場、刮陣風”的怪圈,欺上瞞下,我行我素。個別人甚至對上級政策抱有懷疑、抵制、曲解的態(tài)度,消極等待,以“對策”對“政策”,以繞道走作變通。
調(diào)查研究走秀式
*號召各級領導干部要大興調(diào)查之風,深入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實情,取得真經(jīng)。但個別單位開展“形式主義調(diào)研”,搞形式、走過場,應付上級檢查,像打造旅游線路一樣打造“經(jīng)典調(diào)研線路”。中部某縣一個鄉(xiāng)鎮(zhèn)成為出名的“被調(diào)研明星鄉(xiāng)”,一年有500多批次領導干部前來調(diào)研,意味著鄉(xiāng)里一年365天,平均每天至少都有一撥領導前來調(diào)研。有一個區(qū)最多的一天接待了6位廳級領導來調(diào)研,領導調(diào)研的題目也幾乎一模一樣。個別地方領導喜好開展集體調(diào)研,每到年底就組織全市所有縣區(qū)的負責人下去調(diào)研,每到一地都要事先精心選擇企業(yè)、確定路線。
基層干部群眾將此類調(diào)研形象描述為“掉到井里的葫蘆,在水上浮著”,并將其總結為“三多三少”:到基層調(diào)研作指示的多,虛心求教的少;開展一般性調(diào)研多,帶著問題開展專題調(diào)研少、蹲點調(diào)研更少;到工作突出的地方調(diào)研多,到情況復雜、問題多、矛盾突出的地方調(diào)研少。無論什么調(diào)研主題,去的是同一條路線、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說辭,搞“大伙演、領導看”的走秀式調(diào)研。這種形式主義的“走秀式調(diào)研”,名曰“眼睛向下”,俯下身子虛心向群眾求教,結果變成“欽差大臣”,下車伊始作“指示”。人到心不到,蜻蜓點水,提前通知做準備,到了先開座談會,聽指定好的幾個人對著材料介紹情況,然后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基本不與群眾接觸。下去就是為了出出鏡頭露露臉,坐在車上轉(zhuǎn),隔著玻璃看,只看“門面”和“窗口”,不看“后院”和“角落”,群眾說是“調(diào)查研究隔層紙,政策執(zhí)行隔座山”,更談不上深入實際、深入矛盾、深入現(xiàn)場解決具體問題。還有個別領導,不愿雪中送炭、只想錦上添花,搞“嫌貧愛富”式調(diào)研。中部某省一個被授予“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地方,前往調(diào)研的各路人馬絡繹不絕,令當?shù)卣畱硬幌,群眾對此極為反感。
服務群眾推諉式
有的單位表面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門好進、臉好看”,但還是“事難辦”,將過去的“管卡壓”變成了現(xiàn)在的“推繞拖”。有一招叫作“打太極”,借口作風上、紀律上管得嚴了、抓得緊了、查得細了,工作上框框多了、條條細了、規(guī)則緊了、工作難辦了,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面對來辦事、解決問題的普通百姓,像端坐在廟堂之上的“彌勒佛木偶”,嘴上只說“好好好”,多方搪塞,東拉西扯地“打太極”,互相推諉,以各種借口“玩推手”,把辦事的人“踢來踢去”。一招叫做“軟釘子”,服務承諾、工作程序、行為規(guī)范等整整齊齊、恭恭敬敬地“寫在紙上,掛在墻上,顯示在電子屏幕上”,但一到老百姓來辦事了,一顆一顆的“軟釘子”,沒完沒了的填表、交證件、出證明,手續(xù)繁雜,又不一次性告知,笑臉以材料不全、領導不在、沒有慣例等理由故意拖延,讓辦事的群眾和企業(yè)來回折騰、處處為難。個別地區(qū)設“跪式窗口”“蹲式窗口”“限號窗口”和高兩米的奇葩意見箱,“事難辦”變成了“事不辦”的“新衙門”,變著法有“技巧”地造成辦事過程“中梗阻”,服務群眾在“最后一公里”卡了殼,成了服務上的“爛尾”。
個別地方的辦事人員干脆就“撂挑子”,精神萎靡不振,工作不在狀態(tài),不想事、不謀事、不干事,政務服務熱線電話長期無人接聽,政府網(wǎng)站更新的內(nèi)容主要是領導活動,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欄目幾乎成為僵尸欄目。一些地方以“軟”法對付老百姓的訴求,老百姓為了上個學要開戶籍證明,生個娃要開生育證明,買個房要開無犯罪證明,補證需要開丟失證明,母親替女兒買東西需要開母女證明,反正干什么事情都要“跑斷腿”。
項目建設形象式
個別地方搞工程,上項目,以領導的喜好和判斷為標準,熱衷于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nèi)的形象項目、形象工程,貪大求洋建設豪華場館。城市搞工程,個別鄉(xiāng)村也不閑著,掀起“景觀熱”,爭先恐后建大亭子、大牌坊、大公園、大廣場等,一個入村牌坊花費以百萬元計。個別城市每個文體場館請不同的“國際大師”來設計,“八項規(guī)定”相當程度上遏制了“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于是一些地方改頭換面,以“民生工程”“文化建設”“脫貧攻堅”“留住鄉(xiāng)愁”等名義,冠冕堂皇推進這些界定難、爭議多、隱患大的形象工程,場館“貪大”鄉(xiāng)村“造景”,“不建樓堂建場館、不顧實際造景觀”,而且追求“時尚范、藝術味、國際化”,項目占地多、建筑體量大,運行維護成本高昂,成為“形象工程”新表現(xiàn)。
例如,地處長城沿線的華北某市,總人口不足400萬,地方財政年預算收入不足100億元,卻斥資逾40億元建設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大劇院、體育中心和會展中心,還請來多個國際建筑公司或設計師。一些地區(qū)以“傳承鄉(xiāng)村文化”“留住鄉(xiāng)愁”為名,在農(nóng)村建大公園、大廣場、大牌坊或者大型旅游觀光項目,千篇一律地推進村史館建設,而忽視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裸房整治等農(nóng)村治理重點工作,少數(shù)村莊甚至存在推山、削坡、填塘等破壞自然生態(tài)和鄉(xiāng)村風貌等嚴重問題。
召開會議重復式
開會是為了解決問題,而形式主義的一大特征是會議成災泛濫,形成了開會“套路”“流程”和“模式”,不從實際出發(fā),把會議作為開展工作的唯一手段,熱衷于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會議安排、布置和檢查工作,只要上情下達,總離不開會議,導致形式主義的會議周周、月月、年年連綿不斷,花樣迭出,層層重復開,一個接一個。會上也是慷慨激昂念稿子,空對空、虛對虛地談方案,講成績濃墨重彩,連篇累牘,講問題輕描淡寫,點到即止,充斥著不著邊際的大話空話,老生常談的套話和沒錯的廢話,聽會的人暈暈乎、昏昏然,打不起精神,十分厭倦和慵懶。
還有個別領導樂忠于參加剪彩、應景等會議活動,追求轟動效應,不顧實際效果,只求電視有影、廣播有聲、報上有名,把開會當成自我炫耀的主要形式。機械刻板的形式主義開會,導致干部疲于應付,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成了無效勞動,沒有時間抓落實!芭銜币渤蔀殚_會的一個標準流程,一般性工作會議*臺上四五位、六七位不等的領導干部陪會,而會議只安排一個人講話,其他幾位坐在臺上無所事事,一陪就是半天一天。個別部門召開系統(tǒng)工作會議,總要恭請同級黨政分管領導到會作“指示”,還要千方百計邀請上級對口部門領導來捧場提“希望”,甚至花錢請明星助興,而這些領導的“指示”“希望”往往又是會議主辦單位事先寫好的稿子,只是用上級領導的“尊口”來加強“分量”,臺下聽眾大多是昏昏欲睡,最后是領導參加照張相,記者在報上或者網(wǎng)站上發(fā)個消息,至于會議效果如何沒有人關心。
文風話風拼湊式
個別地方,寫文件機械照搬照抄,給領導寫的文章、講稿空對空,八股式,出臺的制度規(guī)定也是“依葫蘆畫瓢”,內(nèi)容不是來自調(diào)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襲拼湊。個別領導干部的講話、文章,只注重謀篇布局、遣詞造句,缺乏實際調(diào)查和對生活實踐的深刻了解,缺乏對實際問題的深入研究,文章言之無物,無病呻吟。個別領導干部愛講空話,不辦實事。一篇講話在這個場合能行,換個場合也行,似乎“放之四海而皆準”,其實講的都是“正確的廢話”。個別地方,說空話似乎成了一些人的主要工作,說起來豪言壯語,氣吞山河,海闊天空,不著邊際。其實只有唱功,沒有做功。*反復強調(diào)要說真話,辦實事,但新時代文風話風上的形式主義仍然時有表現(xiàn):文件過多,整天沉溺于繁文縟節(jié),只講形式,不重內(nèi)容,只看過程,不管結果,空話連篇,言之無物。
個別文章說話,小題大做,沽名釣譽,對成績、政績、業(yè)績?nèi)我獍胃、渲染,有一說十,有十說百,有百說千,有千說萬,夸大其詞,嘩眾取寵,急功近利,沽名釣譽,貪天之功為己功,把別人做的說成自己做的,把別人說的說成自己說的,把別人寫的說成自己寫的,把功勞歸于自己,把錯誤歸于別人,文過飾非,爭功諉過,報喜隱憂;無中生有,捕風捉影,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甚至閉門造車,任意杜撰,編造虛假政績,在匯報上做文章,在造假上下功夫,把準備做的說成已經(jīng)做了,把個別的說成普遍的,把布置的說成落實的。個別文章和講話既不擺事實,又不講道理,充滿“必須”“一定要”,居高臨下,套話連篇,無的放矢,不看對象,語言無味,既沒有什么說服力,更沒有感染力,是十足的“官樣文章”;個別文章和講話,故弄玄虛,晦澀難懂,裝腔作勢,故作高深,借以唬人,堆砌新名詞,炒作新概念,常常把簡單問題復雜化,使人云里霧中,摸不著頭腦,“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這種文風話風,八股式套路,公文式語言,動輒是 “重要性”“必要性”“創(chuàng)造性”,成為嚴重的形式主義。
責任擔當閃避式
形式主義作為“四風”之首,認清其實質(zhì),才能對癥下藥。*指出:“形式主義實質(zhì)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庇械念I導干部“只求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看到事情躲著走,遇到事情繞著走,凡事都要上級拍板,避免自己擔責,甚至層層往上報、層層不表態(tài)。干事不作為、消極應付、不敢擔當,習慣層層發(fā)文件、填表格,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抓工作只重表面。
個別人遇事不辨是非、不講原則、唯求一團和氣、曲意逢迎,贏得好人緣,甘當“老好人”,奉行好人主義,怕堅持原則得罪上級;怕說真話得罪同級,傷了和氣,工作難開展;怕嚴格要求得罪下級,影響人緣、丟選票,總想著誰都不得罪最好。工作講關系講情面、只栽花不栽刺,往往得過且過,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能秉公而行。這種沒有責任擔當?shù)娜,凡事得過且過,睜只眼閉只眼,工作沒力度,辦事沒原則,民主生活會上不是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面對領導、同事、朋友的缺點、錯誤,不是誠心誠意地提出來,而是很圓滑地搞“你好、我好、大家好”,能捂則捂,能蓋則蓋,明哲保身,只說好話,不得罪人,以求人際關系表面上的和諧,面對矛盾,圓滑世故,想方設法去推、去躲,去掩蓋、去逃避,在原則問題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該抓的不抓實、該管的不管到位,甚至出了問題還包著、裹著、護著,怕丟“官帽子”,怕得罪同事,怕失去下屬擁戴,對上唯唯諾諾、阿諛奉承,對下笑容可掬,不講原則,甚至溜須拍馬。
工作實效包裝式
形式主義對待工作實效是知行不一,不求實效,花拳繡腿,貪圖虛名,弄虛作假。最典型的特點是,對工作不重實效重包裝,把精力都放在“材料美化”上,一項工作剛開始就急于總結成績、宣傳典型,搞“材料出政績”。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工作中,“兵馬”未動,“材料”先行,把說的當成做的,規(guī)劃當成現(xiàn)實,思路當成成績,用總結材料“包裝”工作實績,工作剛剛開展就急著總結成果、鼓吹宣傳。政策剛出臺成效就匯總好了;任務才布置成果就整理好了;活動剛開展,經(jīng)驗就總結好了。
中部某省一個縣剛制定獎扶措施打造一批“質(zhì)量標桿”企業(yè),沒幾天有關部門就總結了一大本厚厚的政績材料。東北某縣剛開完改善營商環(huán)境大會,不到一周市里就讓匯報成果。秦巴山區(qū)的一個鄉(xiāng)鎮(zhèn)在當?shù)赝茝V農(nóng)村垃圾分類處理做法,一個村剛接到在村里布點回收垃圾的任務沒幾天,就被要求上報落實成果,還要求拍照片為證。村支書一肚子意見說:“垃圾桶還沒有運來呢,有啥成果可報?”很多地方?jīng)]有成效就從材料上下功夫,有些是根據(jù)以前的材料改裝的,有些甚至是在網(wǎng)上搜的。有些材料里的那些經(jīng)驗,不過是把其他地方的一些成功做法換了個地名而已。寫材料比干工作跑得快,材料出經(jīng)驗、材料出成績,材料出干部,成為名副其實的靠寫材料來包裝成績,靠包裝成績來撈取政績的形式主義典型。
履行職責簽單式
干部履職盡責事關一個地方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和老百姓的民生福利,因此,老百姓對干部履職盡責也最為關心。有的領導干部對待工作不主動,履職不盡責,在其位不謀其政,只充當一個上傳下達的“傳聲筒”角色,遇事不敢擔當,屬于自己權限范圍的事情也要事事請示,怕?lián)熑,怕掉烏紗帽。個別地方頻頻出現(xiàn)安全事故,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管理者沒有盡職履責,因小事處理不當不力釀成重大事件的,是認識疏忽、遇到問題踢皮球、責任缺失的后果。個別部門履職不顧事物本質(zhì)、內(nèi)容和效果,將形式絕對化、目的化,只重形式不重內(nèi)容,不管部署什么工作,熱衷于與基層和下屬單位簽訂“責任狀”,將責任下移,試圖讓下級的“責任狀”成為自己的“免責單”。
簽訂責任狀是為了真正將責任落實下去,工作做出成效,簽訂責任狀之前將責任細化、分類,不同的對象把握不同的責任內(nèi)容,各司其職,各盡其責,才不會讓責任狀變成一種擺設。但一些地方將責任狀泛化,經(jīng)常造成履行職責的缺位和虛位,責任狀“滿天飛”,名為層層壓實責任,實則不管下級是否有實際和能力來完成,將責任壓給下級。
對待問題漠視式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一生中難免會有一些缺點或者會犯一些錯誤。但是,個別黨員領導干部凡事明哲保身,不喜歡管閑事,對身邊不良風氣和違規(guī)問題態(tài)度漠然,麻木不仁,無動于衷,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知情不報、聽之任之,明知道身邊有人身上有缺點,犯了錯誤,卻對這些不良現(xiàn)象采用中庸之道,抱無所謂的態(tài)度。他們沒有改正缺點和錯誤的勇氣和動力,更沒有勇氣懲惡揚善。
更有甚者,個別黨員干部明知不對,明知是缺點和錯誤,卻要千方百計地尋找理由搪塞,為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辯護。他們非常“愛面子”,不愿意看到自己的缺點,更不愿意承認自己犯的錯誤,總是找理由,尋借口,文過飾非,甚至在組織向其了解情況時仍然編造謊言,捂住蓋子,不說真話,企圖蒙混過關,以維護自己的形象,保住自己的面子,結果適得其反,最終毀了自己的形象和降低了自己的人品素養(yǎng),甚至掉進了泥潭不能自拔。(作者為浙江師范大學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篇二
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形式主義同我們黨的性質(zhì)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格格不入、背道而馳,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指出,要把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重要任務;要緊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動向新表現(xiàn),拿出有效管用的整治措施。針對形式主義的新表現(xiàn)必須認清表象,看透本質(zhì),精準施策。近日,*辦公廳發(fā)出《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為力戒形式主義攻堅戰(zhàn)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務實管用的舉措。
認清形式主義的新表現(xiàn)
形式主義,顧名思義就是注重表面過于內(nèi)容,注重形式過于實效的思想和行為,表現(xiàn)為不用心、不務實、不盡力,虛多實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的*,堅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則,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剎住了一些歪風邪氣,“四風”問題有所好轉(zhuǎn)。然而,形式主義并沒有絕跡,在一定程度上又披上馬甲、花樣翻新,以新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特別是基層深受形式主義的困擾。形式主義“看似新表現(xiàn),實則老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復性,呈現(xiàn)多樣性和變異性。當前形式主義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六個方面:
以會對會。會議是部署工作、溝通意見、解決問題、形成決策的有效方式,但一些地方和單位開會過多過濫,部分領導干部習慣于當“傳聲筒”,貫徹落實上級決策部署異化為“復讀機”,表態(tài)多、行動少、落實差。動員會、推進會、總結會、討論會等各種會議層出不窮,太多時間和精力被會議所耗損,無法靜下心來研究問題、分析問題、落實問題。有人戲說,“要么在開會,要么在去開會的路上”“要么在組織會議,要么在參加會議”。
材料政績。材料是工作的記錄及思考,整理材料有利于總結經(jīng)驗,理清思路。但有些地方和單位,把材料看得比實干更重要,忙于“務虛功”,把精力放在“材料美化”“材料美圖”上,將工作材料套路化,只有華麗的包裝沒有“干貨”,甚至通過“注水”、造假等手段,成為“典型”、變身“先進”,采華名、造虛績。鄧小平同志曾一再呼吁,“追求表面文章,不講實際效果、實際效率、實際速度、實際質(zhì)量、實際成本的形式主義必須制止”,這種“把說了當做了,把做過了當作做成了”的材料政績觀是阻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障礙。
制度空轉(zhuǎn)!皼]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制度是管理的基礎,但不能以制度代替管理。目前有的單位將管理等同于制定制度,用一個制度彌補另一個制度的缺陷,以一項制度落實另一項制度,造成制度繁亂、重疊甚至矛盾的現(xiàn)象。有的單位只注重出臺制度,不執(zhí)行、不落實,僅僅滿足于“輪流圈閱”“層層轉(zhuǎn)發(fā)”“安排部署”,以形式主義應對形式主義,制度流于空轉(zhuǎn)、形同虛設。毛澤東同志曾批評形式主義是“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東西,如此不入心、不用腦的行為,不僅不能發(fā)揮制度的作用,反而影響制度的公信力。
表層扮演。當個人感知到自己的情緒、行為和上級與組織所要求的情緒、行為規(guī)則不一致時,通過改變自己外部可見表情和動作,尋求與上級和組織期待的行為表現(xiàn)達到表面的一致,內(nèi)心卻并沒有發(fā)生真誠的改變的現(xiàn)象,就是“表層扮演”。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單位仍然是“門好進、臉好看、話好聽,但事依舊難辦”“只微笑不辦事”,讓群眾碰軟釘子,沒完沒了地填表、交證件、出證明,有“技巧”地造成辦事過程的“中梗阻”,笑著臉地將群眾卡在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流程主義。流程是程序正義的保障,流程要盡可能精簡、便捷。但有的單位以程序正義為幌子,通過“走程序”“走流程”減少事務、推脫責任、逃避責任,實為“拆”“化”責任,程序“寧繁勿簡”,證明“多多益善”,拉長工作流水線,簡單工作復雜化,增加辦事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影響辦事效率,以至于有些群眾因為怕麻煩而放棄本可以辦成的事、本可以獲得的權利和利益。
技術崇拜。在科技發(fā)達的今天,技術進步日新月異,科技打破了時空限制,提升了工作的便捷性。但有的單位對技術效用存在烏托邦式幻想,對技術“養(yǎng)眼”效果形成精神依賴,今天增加一個APP,明天更新一個軟件,讓人應接不?,形成應用“虛泛化”,而且有的技術應用徒具虛名,軟硬條件無法支撐實際應用效果,反而影響正常工作學習,造成技術“爛尾”。毫無疑問,對技術的盲目崇拜和過分崇拜,將導致重技輕道、重物輕人的現(xiàn)象。
看透形式主義產(chǎn)生的原因
*指出:“形式主義實質(zhì)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用轟轟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實實的落實,用光鮮亮麗的外表掩蓋了矛盾和問題!毙问街髁x的產(chǎn)生既有思想和利益根源,也有制度和環(huán)境原因,還有個人能力本領的問題,更深層次上反映了部分領導干部畏難怕苦、不會作為、不敢擔當。
信念缺失。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精神上的鈣”“照亮前路的燈”,是對那些具有重要的道德、社會和個人意義活動的召喚。如果一個人僅僅為了謀生或者為了職業(yè)發(fā)展而工作,并不能真正激發(fā)個體對工作的重要性及其社會意義的感知,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因此,有些人表層扮演、心口不一,有些人熱衷于做表面功夫、不肯真正落實責任,有些人流轉(zhuǎn)于文山會海、不愿下基層到現(xiàn)場,怕吃苦怕?lián)煛?/p>
政績錯位。當前政府考核制度不斷完善,從目標考核到綜合全面考核,從內(nèi)部考核到全方位考核。但部分黨員領導干部政績觀錯位導致政績考核變味。有的地方督查檢查過多過頻,考核過程只聽匯報查材料,重“留痕”輕實績,被考核對象則把主要心思和精力花在厚實漂亮的工作臺賬上。在精準扶貧領域,一些地方搞了一大堆表格要扶貧干部填寫,扶貧干部忙于填寫各類表格,加班加點,甚至沒有時間進村入戶調(diào)研辦實事。*在《深度貧困地區(qū)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專門批評了這種現(xiàn)象。
問責壓力。改革開放40年來,黨政部門問責經(jīng)歷了從“權力問責”向“制度化問責”、從“過錯問責”向“有錯要問責,無為也要問責”、從突發(fā)性事件問責向全方位問責的轉(zhuǎn)變,實現(xiàn)了問責機制的提質(zhì)與升級。然而,有的地方和單位存在問責過度、問責泛化、問責簡單化等現(xiàn)象,尤其是基層考核中存在眾多繁雜的“一票否決”事項和“責任狀”,使基層領導干部疲于應付。有的干部為了避責,通過制造流程分解責任,通過表面的忙碌和自我夸張式宣傳消解責任,用“表面作為”代替“不作為”。
能力不足。*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將“能力不足危險”列為黨在新時代面臨的四大危險之一,向全體黨員領導干部發(fā)出了警示。當前我國正處于深刻的社會轉(zhuǎn)型期,公共管理面臨的事務日益繁雜,管理服務對象日益多元化,傳統(tǒng)的管理方式面臨流動社會、信息網(wǎng)絡社會的挑戰(zhàn)。但現(xiàn)實工作中,有些領導干部“心中無數(shù)、手中無策”,執(zhí)政思路、執(zhí)政能力、執(zhí)政膽略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思想僵化,思維單一,本領恐慌,束手無策,只能機械照搬,形式應對。
大力克服形式主義的方式與方法
針對如何克服形式主義,2017年12月,*在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時指出, “緊密聯(lián)系具體實際,既解決老問題,也察覺新問題;既解決顯性問題,也解決隱性問題;既解決表層次問題,也解決深層次問題,抓出習慣,抓出長效”。*的重要講話為我們克服形式主義提供基本遵循。形式主義的深層原因是不愿干、不敢干、不會干,克服形式主義,必須實現(xiàn)理念的重塑、制度的創(chuàng)新和個人能力的提升,營造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環(huán)境。
第一要增強使命感。使命感是個體對工作的一種極其強烈的、充滿意義感的激情和責任,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強烈的使命感會促使個體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因此,要加強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使命感教育,號召公務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認識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讓他們在工作中堅守法律、堅守道德、堅守責任,視工作為使命,勇于作為,敢于擔當,在為國家和社會的奉獻中實現(xiàn)自身價值。
第二要科學精準考核?己耸羌铑I導干部的重要手段,但考核標準、周期、方式等要科學,考核內(nèi)容要精準,做到年度考核與任期考核相結合、專項考核與全面考核相結合、效率考核與效果考核相結合,改變有些地方考核指標和內(nèi)容過于繁多細致,考核周期過短、考核方式走過場等現(xiàn)象,既要發(fā)揮考核的激勵監(jiān)督作用,又不能讓考核成為負擔,由考核“痕跡”變?yōu)榭疾臁白阚E”“實績”,將考核作為反思、改進、提升工作的手段!爸恋蕾F兼濟,豈固為身謀”,用科學精準考核引導干部端正政績觀,讓干部把精力和功夫真正用到察實情、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
第三要建立激勵與容錯糾錯機制。*強調(diào),在全面從嚴治黨中要“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并重,建立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健全激勵約束機制和盡職免責機制”提上日程。干部問責中要做到“三個區(qū)分開來”,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jīng)驗、先行先試出現(xiàn)的失誤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錯誤,同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把為推動發(fā)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qū)分開來。合理設定容錯免責情形,架高壓線與設安全區(qū)相結合,既要通過問責機制保障黨員干部正確履行職責,也要通過容錯糾錯機制讓敢于擔當、踏實做事、不謀私利的干部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為擔當者擔當,為負責者負責。
第四要提升執(zhí)政能力。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nèi)形勢帶來的風險和挑戰(zhàn),必須準備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黨員領導干部要克服能力不足的危險,提高履行新時代歷史使命的能力。今后,要加強黨員領導干部的觀念轉(zhuǎn)變、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增強領導干部的預見前瞻能力、駕馭引領能力、溝通傳播能力、應變創(chuàng)新能力,造就德才兼?zhèn)、視野開闊、能力超群、技術精湛的管理者
篇三
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同我們黨的性質(zhì)宗旨和優(yōu)良作風格格不入,是我們黨的大敵、人民的大敵。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反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多次強調(diào)“空談誤國,實干興邦”“踏石留印,抓鐵有痕”“刮骨療毒,壯士斷腕”“善始善終,善作善成”。*制定了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八項規(guī)定。經(jīng)過不懈努力,面上的奢靡享樂之風基本剎住,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不正之風慣性得以扭轉(zhuǎn)。我們黨用實際行動兌現(xiàn)了莊嚴承諾,贏得了黨心民心,剎住了一些過去被認為不可能剎住的歪風邪氣,攻克了一些過去司空見慣的頑瘴痼疾,使作風建設成為黨的建設一張亮麗名片,并帶動了社會風氣整體好轉(zhuǎn)?梢哉f,八項規(guī)定改變了中國,在全面從嚴治黨歷史進程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贏得了黨心民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黨員領導干部明目張膽地搞“四風”越來越少,但隱形“四風”問題卻有所反彈,特別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產(chǎn)生了“新變種”,穿上“隱身衣”、披上“新馬甲”,走進了“青紗帳”。對此,全黨上下要予以高度警惕。
表現(xiàn)之一:對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表態(tài)多、調(diào)門高,行動少、落實差。一些單位只做面上轟轟烈烈的傳達,口號式、機械式的傳達,不加消化、囫圇吞棗的傳達,上下一般粗的傳達。僅僅滿足于“輪流圈閱”“層層轉(zhuǎn)發(fā)”“安排部署”,個別領導干部甚至還說一套做一套,我行我素;單純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無論什么會議都要層層重復開,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費在文山會海中。少數(shù)地方部門寫文件、制文件機械照搬照抄,出臺制度規(guī)定“依葫蘆畫瓢”,內(nèi)容不是來自調(diào)查研究,而是源自抄襲拼湊;做表面文章,好大喜功、脫離實際,熱衷于搞勞民傷財、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干工作圖熱鬧、講場面,不管有用無用、只求出鏡露臉,往往轟轟烈烈開始、草草率率收場。一些地方熱衷于打造領導“可視范圍”內(nèi)的項目工程,而不考慮客觀實際,“不怕群眾不滿意,就怕領導不注意”,“獎狀一屋子,工作還是老樣子”。
表現(xiàn)之二:調(diào)查研究“身入”而不“心至”,搞形式、擺花架子、走過場。當前各級領導干部下基層調(diào)研更勤了,調(diào)研現(xiàn)場張貼懸掛標語橫幅、鋪設紅地毯等現(xiàn)象已很少見。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個別地方一些調(diào)研出現(xiàn)形式主義苗頭,且日益成為基層新負擔。有的搞形式、走過場,像打造旅游線路一樣打造“經(jīng)典調(diào)研線路”,無論什么調(diào)研主題,去的是同一條路線、訪的是同一批對象、聽的是同一套說辭,搞“大伙演、領導看”的走秀式調(diào)研。曾有媒體曝光過,某個“被調(diào)研明星鄉(xiāng)”一年有500多批次領導干部前來調(diào)研;鶎痈刹咳罕妼⒋祟愓{(diào)研形象描述為“就像葫蘆掉到井里,好像深入了,其實還是浮在表面”,并將其總結為“三多三少”:到基層調(diào)研做指示的多,虛心求教的少;開展一般性調(diào)研多,帶著問題開展專題調(diào)研少、蹲點調(diào)研更少;到工作突出的地方調(diào)研多,到情況復雜、問題多、矛盾突出的地方調(diào)研少。有些領導干部還熱衷于搞“遙控式”調(diào)研,即人不到現(xiàn)場,只讓辦公室擬個通知,確定一個題目,提出具體要求,讓下級單位按照要求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分析原因和存在問題,并提出對策就能完成的調(diào)研。
表現(xiàn)之三:干事創(chuàng)業(yè)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部分領導干部精神萎靡、士氣不振,干工作懶散松懈、拖拖拉拉,遇到問題能躲就躲、推卸責任、不敢擔當,思想上固步自封、行動上停滯不前,得過且過、庸碌無為。他們信奉“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平平穩(wěn)穩(wěn)當官,湊湊合合干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凡事都要上級拍板,避免自己擔責,甚至層層往上報、層層不表態(tài);有的不顧實際情況、不經(jīng)科學論證,違反規(guī)定程序亂決策、亂拍板、亂作為。有的“新官不理舊事”,言而無信,重招商輕落地、輕服務,影響營商環(huán)境。弄虛作假,編造假經(jīng)驗、假典型、假數(shù)據(jù),瞞報、謊報情況,隱藏、遮掩問題;漠視群眾利益和疾苦,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無動于衷、消極應付,對群眾合理訴求推諉扯皮、冷硬橫推,對群眾態(tài)度簡單粗暴、頤指氣使。個別單位表面上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門好進、臉好看”,但還是“事難辦”,將過去的“管卡壓”變成了現(xiàn)在的“推繞拖”。有的政務服務熱線電話長期無人接聽,政府網(wǎng)站更新的內(nèi)容主要是領導活動,政務公開、便民服務等欄目幾乎成為“僵尸欄目”。
表現(xiàn)之四:督查考核“一刀切、一鍋煮”,名目繁多、頻率過高、多頭重復。時下,各種督查檢查考核名目繁多,光督查就有各種各樣的叫法,如督查、巡查、督察、督導等,真可謂是數(shù)量多、名目多、形式主義的東西多。有的考核重點不突出、針對性不強。有的縣一年接受300多次督查檢查,有的企業(yè)迎檢一年要寫上千份材料,許多基層干部加班加點忙于填寫各類臺賬資料。結果,陪同督查比開展工作的時間長,督查的比干活的多;過分強調(diào)留痕、依賴留痕,甚至以筆記本的多少來體現(xiàn)工作的細致化,以記錄的好壞來呈現(xiàn)工作落實的好壞,以檢查筆記本來代替對工作的督導,最后的結果是形成了為留痕而留痕的形式主義。有的搞“一刀切、一鍋煮”。例如,在生態(tài)環(huán)保督查工作中,個別地區(qū)部門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是違法還是合法,一律對企業(yè)進行關停。某縣在近兩年時間內(nèi)沒有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時限要求,依法分批有序關閉或搬遷禁養(yǎng)區(qū)內(nèi)的畜禽養(yǎng)殖場和養(yǎng)殖專業(yè)戶。督察組入駐前突擊關停養(yǎng)殖場,“一刀切”關閉搬遷絕大部分養(yǎng)殖專業(yè)戶;一些地方制定實施錯峰生產(chǎn)方案,不根據(jù)環(huán)境績效水平對不同企業(yè)分類施策,按照統(tǒng)一比例關停企業(yè),導致錯峰生產(chǎn)對改善環(huán)境質(zhì)量的效果打了折扣,也導致“鞭打快牛”的現(xiàn)象。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絕其源”。正如*所指出的,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問題,確實“看似新表現(xiàn),實則老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表現(xiàn),嚴重影響和制約了基層干部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勁頭,損害了黨群干群關系,對黨內(nèi)政治生態(tài)造成惡劣影響。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由來已久、成因復雜,而且受到歷史文化、傳統(tǒng)觀念、社會習俗等因素影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徹底解決,也不可能一勞永逸,我們必須警鐘長鳴,久久為功。因此,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抓住主要矛盾,既解決老問題,也察覺新問題;既解決顯性問題,也解決隱性問題;既解決表層次問題,也解決深層次問題,下更大功夫持之以恒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