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被提檔是指大學招生已經調閱考生檔案。
未被提檔是大學招生沒有調閱考生檔案。
院校調閱考生檔案數量一般控制在120%以內,由學校確定具體調檔比例,考生錄取與否及所錄專業(yè)由學校決定,并負責對未錄取考生的解釋及其他遺留問題的處理。高校不會無緣無故地退掉高分考生而錄取低分考生。一般高分考生被退檔,有三種情況:一是考生的分數雖然高于學校的錄取分數線,但未達到所報專業(yè)的錄取專業(yè)分數線且又不服從調劑;二是雖然總分較高但相關科目較差;三是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yè)的要求。如果考生被不合理地退檔,應及時與有關高校聯系。
高考志愿表中,在院校、專業(yè)的下面設置一個“專業(yè)服從調劑與否”欄目,究竟填報“服從”還是“不服從”,要求考生必須在學校與專業(yè)之間進行一次博弈。
出于職業(yè)生涯設計、少走人生彎路的考慮,把握性小的院校,應該選擇“不服從”;而把握性大的院校,則可以選擇“服從”。換言之,在確保平行志愿的A、B、C、D四所院校已經拉開一定分數距離的基本前提下,A、B院?梢赃x擇“不服從”,而C、D院校則一定選擇“服從”。但已被自主招生預錄取的考生除外。
原因主要在于,A、B院校距離自己的成績比較遠,帶有“沖”和“冒”的性質,可能上、也可能不上,多數情況下錄取不了,一旦被錄取,只愿意學習自己所填報的6個專業(yè),與其錄取到極不理想的專業(yè),還不如進把握性比較大的C、D院校的好專業(yè)。而在屬于“穩(wěn)”、“!毙再|的C、D院校里,自己的成績無疑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分別所填的6個專業(yè)又都是自己的志趣所在,所以隨便放哪一個專業(yè)都沒關系,填上“服從”也沒有任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