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先進事跡篇1
黃文秀同志是一名第一書記,我曾經(jīng)也是一名第一書記,我和她有著同樣的工作經(jīng)歷,第一書記的苦、難、甜我身同感受。但和她比較起來,我和她有很大的差距,我應該向她學習。
一是學習她堅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高尚品格。黃文秀同志為北師大定向選調(diào)生,她放棄了在大城市生活的舒服圈,將知識帶回家鄉(xiāng),以行動用于家鄉(xiāng)建設,她擔起帶領群眾脫貧攻堅的重任,扎根基層,腳踏實地,用勤奮和汗水帶領家鄉(xiāng)人民致富,實現(xiàn)了自己的諾言。
二是學習她扎根基層,忘我工作的工作作風。黃文秀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時刻不懈怠,在盡履職的過程中,永遠風雨兼程,工作的過程中出現(xiàn)難題,沒關系,那就加班加點干,想法設法干,不解決問題永不罷休。
三是學習她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及的為民情懷。她卷起褲管,擼起袖子幫貧困戶收拾房間,掃院子;在田地里去,邊幫村民干農(nóng)活邊聊天;她實地勘測村道,跑項目,做方案,全程跟蹤實施;她帶領村民學習別村的種植經(jīng)驗,結(jié)合山里實際發(fā)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產(chǎn)業(yè);她計劃在村里辦個幼兒園,聯(lián)系母校的師生來調(diào)研,這都是切切實實的為民辦實事、辦好事。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先進事跡篇2
黃文秀,一個年輕有為的扶貧干部,在突如其來的洪災面前,不幸遇難,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0歲。
在當代,多數(shù)年輕人的選擇都是在城市進行打拼,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而黃文秀,作為年輕一代中學歷高、能力強的新型人才,卻甘愿駐守貧困山區(qū),并為之不懈努力。
貧困山區(qū)的苦與窮,只有親身去體會才能理解。黃文秀,一個女孩子,卻不遺余力為駐守村的發(fā)展到處奔波。面對群眾的不理解,她不氣餒,多次進行溝通,了解村情民意,增進干群關系。面對群眾的生活生產(chǎn)難題,她不退縮,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幫扶計劃,解決當前困難。面對村子當前的困境,她不灰心,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聽取多方意見建議,摸索出適合村子發(fā)展的路子。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說的不正是黃文秀同志這種勤懇務實、一心為民的精神嗎?她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共產(chǎn)黨員去學習,尤其是基層干部。當前,脫貧任務依舊艱巨,要預防貧困戶的返貧,就必須幫助貧困戶樹立自立自強的信念,為其量身定制一套長期發(fā)展計劃,提高政策作用的發(fā)揮,解決目前面臨的難題,為其走上小康之路提供足夠的動力支撐。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先進事跡篇3
學習黃文秀,發(fā)揚恪盡職守、無私奉獻的工作作風。事業(yè)任重道遠,責任重于泰山。黃文秀駐村當?shù)谝粫浧陂g,一心為民,把扶貧路當作長征路,短短一年,她就從“扶貧新手”轉(zhuǎn)變成群眾最信賴的人,用一腔熱血、一片赤誠踐行著共產(chǎn)黨人共同的誓言。我國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唯有恪盡職守、扎扎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的干下去,才能不負時代重托、不負人民期待。因此,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熱愛人民事業(yè),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業(yè)績,做好鄉(xiāng)村振興建設。
要向黃文秀學習,弘揚迎難而上、主動而為的擔當精神。肩扛千斤,謂之責;背負萬石,謂之任。面對脫貧這塊“難啃的硬骨頭”,她沒有退縮,一次一次向貧困戶家里跑,幫他們干農(nóng)活,帶領群眾摸索并發(fā)展了適合本村的產(chǎn)業(yè),僅僅一年時間,白坭村的貧困發(fā)生率就從22。88%降至2。71%。要向黃文秀學習,培養(yǎng)情為民系、利為民謀的公仆意識。“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她放棄了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為民服務,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和使命。身為一名黨員干部,唯有時刻牢記“我們的權(quán)利是黨和人民賦予的,是為黨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來為黨分憂、為國干事、為民謀利”,才能真正做到無愧于人民。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先進事跡篇4
10月22日,區(qū)派第一書記第四臨時黨支部通過觀看視頻、學習事跡材料的方式,集體學習了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觀看結(jié)束后,我內(nèi)心深受觸動。黃文秀同志研究生畢業(yè)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毅然回到家鄉(xiāng),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奉獻自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要向她學習,全力做好第一書記工作。
一要學習黃文秀同志一心為民的政治品質(zhì)。在住村工作中,要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心懷愛民之心、力行為民之舉、多辦利民之事。通過入戶走訪,傾聽群眾呼聲與建議,用實際行動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做到“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
二要學習黃文秀同志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操守。黃文秀同志到村工作后,帶領村民科學發(fā)展農(nóng)業(yè),促進了村莊發(fā)展,提高了村民收入。對于我來講,也應該立足自身崗位,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努力為幫包村出主意、想辦法,拓寬增收渠道,切實提高村莊集體經(jīng)濟收入。
三要學習黃文秀同志勤奮敬業(yè)的工作作風。既然選擇了扎根基層,就要像黃文秀同志那樣把精力放在工作上。面對基層的繁雜工作,不浮躁、不懈怠,一年一個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去解決問題,“做掉”難題。結(jié)合住村工作實際,努力在平凡的崗位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成績,真正為村莊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青春無悔,初心不忘。黃文秀同志用短暫的一生踐行了入黨誓詞:“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學習黃文秀事跡,更加堅定了我住村工作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擔起時代的責任,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努力書寫好自己的住村之路。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先進事跡篇5
近期,單位組織學習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樂業(yè)縣新化鎮(zhèn)百坭村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的先進事跡,通過學習她勇于擔當、甘于奉獻的精神,我深受啟發(fā),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做的遠遠不夠。
作為駐村第一書記要身、心全駐在村上,老百姓才看得到你怎么說、你怎么干,必須樹立起當主人不當客人,當家人不當外人,把群眾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去辦,既要解決當前難題,更要想得長遠讓群眾得實惠,用真情來贏得群眾信賴。
要自定標準。把群眾滿意作為衡量第一書記工作的主要標準,尊重群眾,相信群眾,依靠群眾,了解群眾的意愿,傾聽他們的呼聲,了解群眾的期盼,還要充分發(fā)揮村“兩委”的作用,把符合民生、民情、民心,符合農(nóng)村當前和長遠發(fā)展,符合黨和政府政策的事情辦到老百姓的心坎上,對于不符合黨和政府政策的決不能辦,這樣做群眾才會把第一書記看成有責任心,最可信賴的人。
要講原則。在具體工作中,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要敢于擔當負責,按規(guī)矩辦事,按政策辦事,要一步一腳印沉下去,積極主動抓落實,搞好與村支兩委班子團結(jié),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先進事跡篇6
黃文秀同志生前是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委宣傳部干部。201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黃文秀同志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區(qū)工作,主動請纓到貧困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使命,譜寫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黃文秀同志不幸遇難,令人痛惜。我們要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于擔當、甘于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尤其是青年共產(chǎn)黨員,能將生命奉獻在脫貧攻堅的征途上,我深為感懷,也對駐村第一書記這一光榮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她時刻牢記黨的囑托,立下脫貧攻堅任務“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
黃文秀同志的先進事跡激勵我們做一個有作為的人,通過四年的工作實踐,我認識到要想當好第一書記,必須融入群眾,解決群眾的難事,把群眾是事當分內(nèi)事趕,善謀小事,才能干出實績,群眾才能把我們當自己人。今后我將以黃文秀同志為榜樣,堅決落實縣委工作要求,狠抓蘋果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及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扎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履行“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誓言,讓縣委滿意、讓群眾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