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同志主要事跡
張宏,女,1977年出生,中共黨員,現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婦科腫瘤專科護士長,副主任護師。
她面對危險挺身而出。疫情來臨時,她主動請纓,第一批進入隔離病房,帶領護士們不眠不休,在48小時內完成隔離病房改造。她所在的病區(qū)80%的患者都是危重癥,她身先士卒,為重癥患者擦洗、護理大小便、采集咽拭子、給壓瘡患者清創(chuàng)換藥。她始終堅守崗位。曾連續(xù)15天沒有離開發(fā)熱病房,每天工作13小時以上。為搶救一位60多歲的老人,她帶領科室護士連續(xù)忙了整整7個小時。進入隔離病房第十天,接到兒子突發(fā)高燒、癥狀極似新冠肺炎的消息,她徹夜難眠,但第二天擦干眼淚,她依舊奮戰(zhàn)在一線。她對待患者如家人。有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她幫他們翻身叩背,做口腔護理,在床邊一口一口地喂他們吃飯,一站就是一個多小時。她每天都會到患者床邊,給他們做心理疏導,舒解他們的心理壓力,下班前她總要在病房里和患者聊天,鼓勵他們保持康復的信心。
2021年9月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張宏榜樣故事
“‘紅區(qū)’內外,兩個世界,一個靜得可怕,一個動魄驚心!奔t區(qū),是業(yè)內對傳染病污染區(qū)的代稱,而抗疫醫(yī)院的重癥、危重癥病房,同病毒短兵相接,堪稱“紅區(qū)”中的“紅區(qū)”。
對于同濟醫(yī)院中法新城院區(qū)重癥病房的護士長張宏而言,穿梭于傳染病房為危重癥確診病人面對面采集咽拭子,幫患者翻身叩背,做口腔護理,照顧他們的一日三餐,進行這些最容易發(fā)生職業(yè)暴露的高危操作,是疫情嚴重期間她每天的日常工作。
主動請纓 “黨員就應該先上,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2021年1月底2月初,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病人激增、床位極缺。
作為第一批醫(yī)療隊參與金銀潭醫(yī)院管理ICU病房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在主院區(qū)發(fā)熱門診及病房高位運轉的情況下,將啟用不久的中法新城院區(qū)和光谷院區(qū)整體改造用于危重癥救治,并向全體職工發(fā)出“同舟共濟,一心赴救”的公開信。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婦科腫瘤科護士長張宏第一時間響應,主動請纓成為同濟醫(yī)院中法新城院區(qū)首批隔離病房的護士長,“我覺得黨員就應該先上,這是我的職責所在!
接到任務后,張宏立即帶領護士們進入隔離病房,不眠不休參與院區(qū)危重癥病房改造,在48小時內按要求完成籌備工作,熟悉護理標準和流程,落實新冠肺炎患者應收盡收。
做好引導 “穿上防護服,我們就是白衣戰(zhàn)士”
病房開放當晚就收了33個病人,病房外站滿了準備入院的病人,一邊是極度恐慌著急入院的病人,一邊是第一天穿上防護服上崗的護士們,“她們很多是80后、90后的孩子們,從普通病房工作狀態(tài)轉為傳染病房的工作狀態(tài),大家很害怕,都不說話,空氣里彌散著緊張的氣氛。”
張宏心理壓力也非常大,擔心大家稍有不慎會有暴露的風險,擔心有人不聽從安排導致病房混亂,擔心大家會不會工作不下去。
責任在肩,她積極調整狀態(tài),一邊合理安排接收病人并安撫他們的情緒,一邊鼓勵醫(yī)護人員不要緊張,按學習的流程一步一步做,“新冠病人就在我們的面前,我知道大家心里害怕。但是我們是醫(yī)務人員,穿上防護服,就是白衣戰(zhàn)士,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如果連我們都無法承受不去護理病人,那還有誰能來守護我們的病人呢?”她身先士卒為重癥患者擦洗、護理大小便、采集咽拭子、給壓瘡患者清創(chuàng)換藥,帶領護士們在最短時間內適應重癥病房的工作。
與此同時,為保證護理工作安全、最大化降低感染風險,張宏和在武漢的醫(y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邊救治、邊總結。他們一次次優(yōu)化護理流程和護理標準,多次更新護理指導版本。這一本本操作規(guī)范,如一道道堅固的屏障,保障了醫(yī)護人員不被感染,也為后續(xù)抗擊新冠病毒積累了寶貴經驗。
關愛患者 “大家在一起,不是病人和醫(yī)護人員的關系,我們是戰(zhàn)友的情誼!
“她每次到我們跟前的時候,就是一臉的笑容,好像就是一縷春風就過來了,就是一縷陽光就過來了。”被護理的患者這樣形容張宏。
對新冠肺炎患者的護理,不同于平時在普通病房的護理工作。進入病房的病人沒有家屬陪護,重癥患者也都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因此,除了救治工作,患者的吃飯、洗嗽、大小便都需要醫(yī)護人員協(xié)助完成。而在防護服和口罩下的醫(yī)護人員,需要不吃不喝、提高音量來與患者交流。這些,并沒有讓她們退縮,而是更加小心謹慎、一絲不茍。
“患者的一個眼神、一個表情,甚至是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傳遞著對生命的渴望,而唯有用心守護,才能讓他們重獲新生!
張宏所在的病房曾收治的一位感染新冠肺炎的老人,神志有些不清,情緒不穩(wěn)定,上半身布滿嘔吐物,并且伴有嚴重的皮膚壓瘡。張宏看到后,走到他病床邊,細心地為他進行溫水擦浴,更換干凈的衣服,不定時幫他接大小便,一到兩小時翻身、擦洗一次,為他處理皮膚壓瘡,護理各種管道各種儀器……深夜還會打電話到病房提醒同事關注他的護理重點。
一、榜樣5張宏的主要事跡介紹及觀后感悟
二、榜樣5專題節(jié)目人物事跡內容簡短介紹
三、榜樣5主要人物內容簡單摘要
四、關于榜樣5主要人物簡介概括有哪些
五、榜樣5汪勇先進事跡個人學習心得
六、榜樣5汪勇抗疫英雄的主要事跡心得體會
七、榜樣5關于汪勇簡短的人物介紹
八、大學生觀看榜樣5的學習總結怎么寫
九、基層黨員觀看榜樣5的觀后感
十、觀看榜樣5專題節(jié)目的個人心得體會
經過精心護理,他骶尾部和足跟的創(chuàng)面慢慢愈合結痂,意識也慢慢恢復了。一天在給他整理床鋪的時候,他突然握住張宏的手,含糊不清地說了句“謝謝”,聲音很輕卻很有力量。那一瞬間,她感動了,一種被需要的感動!按蠹以谝黄,不是病人和醫(yī)護人員的關系,我們是戰(zhàn)友的情誼!
來一線工作的第十天,剛錯過兒子16歲生日的張宏,突然接到家里電話說兒子突發(fā)高燒、腹瀉,癥狀極似新冠肺炎。突如其來的消息讓身為母親的她焦慮不已、徹夜難眠。但使命在身,擦干眼淚,她依舊奮戰(zhàn)在一線。
面對意外而至的榮譽,習慣了平淡生活的她也曾充滿憂慮,“在醫(yī)院、坐電梯,總怕碰見熟人,擔心被人認出來,擔心人家質疑,擔心自己以后做得不夠好,對不起這么這份榮譽……”
“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要祖國需要,我愿做挺身而出的凡人。”張宏這樣說道。
在這場抗擊疫情的大考中,有太多像張宏一樣的“凡人”,他們是父母、是兒女,有恐懼、有擔憂,但只要祖國需要,就挺身而出,穿上了防護服,就成為了白衣戰(zhàn)士,從此“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責任!